tp最新版|李白姓什么

作者: tp最新版
2024-03-08 01:40:52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_百度百科

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李白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68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李白[lǐ bái]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28],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0],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29]。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16] [23]。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2]。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126],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16]。著有《李太白集》 [26],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2]。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全    名李白 [127]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 [31]出生地蜀郡绵州昌隆县 [31](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出生日期701年2月28日 [28](长安元年)逝世日期762年12月(宝应元年)主要成就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的巅峰 [3]主要作品李太白集目录1人物生平▪早年天才▪辞亲远游▪蹉跎岁月▪献赋谋仕▪供奉翰林▪李杜相识▪安史入幕▪赋歌而终2主要影响▪诗▪词▪书法▪剑术▪思想3历史评价4轶事典故▪名号由来▪李白搁笔▪为怀素写诗▪诗友挚情▪奇遇学者5人际关系▪父亲▪配偶▪子女▪同宗6主要作品7后世争议▪生死考证▪身世之谜▪出生地8后世纪念▪墓地▪纪念馆▪诗歌节9史料记载10艺术形象▪影视▪文学▪话剧人物生平播报编辑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李白先世曾迁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其父逃归于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即出生于此。 [27] [29]祖籍为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其家世、家族皆不详。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4]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 [26]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40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29岁。在安陆。 [30]蹉跎岁月李白(2张)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他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邠州(在长安之西)。 [5]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州(今山西省)。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秋到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市 [128]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786万余,人口4543万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士大夫阶层与庶民 [25])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献赋谋仕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赋云:“穹崇明堂,倚天开兮。”又云:“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按赋中有“臣白美颂”等字样,疑太白曾以此赋在东都洛阳进献玄宗。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4]供奉翰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4] [6]李杜相识李白《静夜思》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贴》。 [125]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 [7-8],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安史入幕李白与安史之乱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9]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赋歌而终李白行踪图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路歌》后去世。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影响播报编辑诗综述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李白(2张)李白成功地在诗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语言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词今传李白词大多出于《尊前集》,但由于《尊前集》本身的成书年代及真伪都成问题,故李白词的真伪也许仍会继续争论下去。按照词学界的一般看法,至少《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和《清平乐》的前四首,在没有发现有力的证据之前,应该据宋人的说法,看作李白的作品。不管李白是否有词作,“李白词”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这一名称代表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而这些词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倒是次要的事情了。就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这是词学家的共识。即便传世“李白词”确实全部是伪作并不属于词体,李白仍然是词体发展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就无法全面地说明词体的发展史。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 [10]书法《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纸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上阳台帖剑术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喜欢剑术。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一百零七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三次,“剑壁”一次,武器之“剑”犹有一百零三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一次、“吴钩”一次、“吴鸿”一次、“湛卢”一次、“干将”一次、“莫邪”一次、“青萍”两次、“秋莲”两次、“霜雪”两次、“匕首”三次、“龙泉”四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一百一十八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一次),分布在一百零六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思想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是李白的老师,此人于开元四年(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五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历史评价播报编辑杜甫: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②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③“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④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33]⑤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一作始)归来。(《不见》) [32]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忆李白》) [46]⑦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其二》) [47]贺知章:“谪仙”(《本事诗》)。崔宗之: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李侯忽来仪,把袂苦不早。清论既抵掌,玄谈又(一作多)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馀。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赠李十二白》) [34]任华:①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一作鹏)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班张所作琐细不入耳,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登庐山,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一作明)。余爱此两句: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斯言亦好在(一本无在字)。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或醉中操(一作扫)纸,或兴来(一作乘兴)走笔。手下忽然(一作有)片云飞,眼前划见孤峰出。②见说往年在翰林,胸中矛戟何森森。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承恩召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仍半醉。权臣妒盛名,群犬多吠声。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一本无处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诸侯交迓驰朱轮。白璧一双买交者,黄金百镒相知人。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一本无数字)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八咏楼中坦腹眠,五侯门下无心忆。(《寄李白》) [48]魏万:“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白居易:①“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②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蘋溪草犹堪荐,大雅遗风不可闻。(《李白墓》) [35]③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78]姚合:李白坟三尺,嵯峨万古名。(《送潘传秀才归宣州》) [49]许浑: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途经李翰林墓》) [94]曹松: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昔朝曾侍玄宗侧,大夜应归贺监边。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投金渚畔春杨柳,自此何人系酒船。(《吊李翰林》) [50]贯休:①日角浮紫气,凛然尘外清。虽称李太白,知是那星精。御宴千钟饮,蕃书一笔成。宜哉杜工部,不错道骑鲸。(《观李翰林真二首 其一》) [95]②谁氏子丹青,毫端曲有灵。屹如山忽堕,爽似酒初醒。天马难拢勒,仙房久闭扃。若非如此辈,何以傲彤庭。(《观李翰林真二首 其二》) [96]皮日休:①负逸气者,必有真放,以李翰林为真放焉。(《七爱诗》) [97]②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刺谒戴接䍦,赴宴著縠(一作谷)屐。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忆。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蓬壶不可见,姑射不可识。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七爱诗 其五 李翰林》) [98]韦庄:李白已亡工部死,何人堪伴玉山颓。(《漳亭驿小樱桃》) [51]杜荀鹤:何为(一作谓)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经青山吊李翰林》) [99]齐己: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一作饭)游神向悬圃。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读李白集》) [52]徐夤: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李翰林》) [100]殷文圭:诗中日月酒中仙,平地雄飞上九天。身谪蓬莱金籍外,宝装方丈玉堂前。虎靴醉索将军脱,鸿笔悲无令子传。十字遗碑三尺墓,只应吟客吊秋烟。(《经李翰林墓》) [101]裴说: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怀素台歌》) [53]徐铉:高情丽句谁偏重,圣代词臣李谪仙。(《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 其八》) [79]宋白:李白宫词多好句。(《宫词 其一百》) [55]田锡:太白谪仙人,换酒鹔鹴裘。扁舟弄云海,声动南诸侯。诸侯尽郊迎,葆吹罗道周。哆目若饿虎,逸翰飞灵虬。落日青山亭,浮云黄鹤楼。浩浩歌谣兴,滔滔江汉流。下交魏王屋,长揖韩荆州。千载有英气,兰君安可俦。(《读翰林集》) [81]王禹偁:李白王维并杜甫,诗颠酒狂振寰宇。(《酬安秘丞歌诗集》) [56]胡瑗: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石壁》) [57]梅挚:贾生学赡思仪汉,李白才多合继骚。(《酬赠王益舜良殿丞·其二》) [58]梅尧臣:①祢衡负其才,沉没鹦鹉洲。李白负其才,飘落沧江头。后亦多效此,才薄空羁囚。文章本济时,反不能自周。吾尝戒吾曹,慎勿异尔流。(《送李逢原》) [59]②我读李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读问月》) [60]黄庶:句编天下口,千载字不灭。(《宿采石》) [82]杨杰:半醒半醉游南国,浮利浮名重一毛。天上星精钟太白,人间文格埒风骚。仙翁曾换金龟酒,老笔空传紫兔毫。姑熟遗音千古在,长随春色满江皋。(《李翰林祠》) [104]曾巩:①世间遗草三千首,林下荒坟二百年。信矣辉光争日月,依然精爽动山川。曾无近属持门户,空有乡人拂几筵。顾我自惭才力薄,欲将何物吊前贤?(《谒李白墓》) [36]②子之文章,杰立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何施?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大骋厥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俊伟。飞黄駃騠,轶群绝类。摆弃羁馽,脱遗辙轨。捷出横步,志狭四裔。侧睨驽骀,与无物比。始来玉堂,旋去江湖。麒麟凤凰,世岂能拘?古今僻儒,钩章摛字。下里之学,辞卑义鄙。士有一曲,拘牵泥滞。亦或狡巧,争驰势利。子之可异,岂独兹文?轻世肆志,有激斯人。姑熟之野,予来长民。举觞墓下,感叹余芬。(《代人祭李白文》) [123]王安石:①太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121]②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124]范纯仁:李白千篇敏异常。(《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 其一 》) [61]韦骧:堂间画像冰玉质,高风爽气何凄凄。文章光燄本万丈,来此寂寞由谗挤。当时放荡沉清骨,因有声名不漂没。莫论楚屈与吴胥,谁有高才追彷佛。(《李白祠堂》) [62]苏轼:①“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②李白当年流夜郎,中原无复汉文章。(《沿流馆中得二绝句 其二 》) [71]③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80]④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璘,此岂济世之人哉? 而毕文简公以王佐期之,不亦过乎?曰: 士固有大言而无实,虚名不适于用者,然不可以料天下之士; 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乎?夏侯湛赞东方生云:“开济明豁,包容宏大。陵轹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藉贵势。出不沐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介。雄节迈论,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辨。(《李太白碑阴记》) [120]苏辙: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哉!白始以酒诗奉事明皇,遇谗而去,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窃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栾城三集》) [121]郭祥正:又如李白才清新,无数篇章思不群。(《奉和蔡希蘧鹄奔亭留别》) [63]舒亶:不见风流李谪仙,彩笺谁继碧云篇。(《秋日登中山怀道人》) [83]孔平仲:①洒落风标真谪仙,精神犹恐笔难传。文章若出斯人手,壮浪雄豪一自然。(《李白祠堂 其一 》) [65]②太白之精出李白,诗中元帅酒家豪。轩然眉目已如此,况著当年宫锦袍。(《李白祠堂 其二 》) [66]黄庭坚: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晁补之:客星一点太微傍,谈笑青蝇玉失光。载酒五湖狂到死,只今天地不能藏。(《采石李白墓》) [37]陈师道:青莲居士亦其亚,斗酒百篇天所借。(《题画李白真》) [64]李廌:山东太白谪仙人,笔捲天河气拂云。(《钓台 其二 》) [84]王庭圭:始知李白飘然思,俊语天成安用些。(《次前韵酬刘美中》) [67]李纲:①谪仙英豪盖一世,醉使力士如使奴。当时左右悉谀佞,惊怪恇怯应逃逋。我生端在千载后,祭公只用一束刍。遗编凛凛有生气,玩味无斁谁如吾。(《读李白集用奴字韵》) [68]②谪仙乃天人,薄游人间世。词章号俊逸,迈往有英气。明皇重其名,召见如绮季。万乘尚僚友,公卿何介蒂。脱靴使将军,故自非因醉。乞身归旧隐,来去同一戏。沈吟紫芝歌,缅邈青霞志。笑著宫锦袍,江山聊傲睨。肯从永王璘,此事不须洗。垂天赋大鹏,端为真隐子。神游八极表,捉月初不死。(《读四家诗选四首 其四 太白》) [85]③呜呼天宝间,治乱如反掌。兵戈暗中原,豪杰多长往。谪仙当此时,逸气隘天壤。脱身来江东,缥渺青霞赏。作诗几千篇,醉笔笼万象。(《游五松山观李太白祠堂》) [86]吕本中:“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李弥逊:众鸟高飞云去闲,相看只有敬亭山。孤标尚想风尘外,佳句长留天地间。影落金牛撩客恨,手摩玉兔练仙颜。故山风月非人世,何事骑鲸去不还。(《夏日宿广教寺风月清甚思李白敬亭诗有怀用似表弟韵》) [69]林季仲:江汉滔滔去不回,几人留得诗名来。要须洗以千斛水,莫令胸臆生纤埃。清狂我爱李太白,乱之鸥鹭谁嫌猜。一生事业在杯酒,富贵于我何有哉。长安市上唤不醒,醉眼徐为君王开。挥毫散雾金銮殿,气使权倖如奴儓。风骚独步千载上,鞭挞扬马咍邹枚。长流夜郎得不死,定知造物须怜才。文采至今独未泯,耳孙气象何崔嵬。寤言世士少风骨,慨然力欲扶衰颓。刊传家集流海内,廉顽立懦兹为媒。分颁亦及蓬荜士,使者踏破阶前苔。神交不待读终卷,骑鲸恍惚来瑶台。气酣日落酒不足,更挽天河注玉杯。呜呼俗隘直可哀,吾非斯人谁与陪。朝游蓬莱夕方丈,去去相随翔九垓。(《谢李端明惠李翰林集》) [102]邓肃:①李白豪篇惊倒人,举目望天不计斗。(《醉吟轩》) [70]②李白高视空无人。(《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其三 自叙三首》) [72]释本才:红尘数尽去来人,李白元是痴措大。(《偈十二首 其二 》) [73]吴芾:高风直节谁能继,只有诗篇后代传。(《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其二十四》) [87]邓元奎:谪仙诗在晚唐重,坡老身亡两蜀轻。(《挽赵秋晓》) [88]冯伟寿:谪仙往矣,问当年、饮中俦侣,于今谁在。叹沈香醉梦,胡尘日月,流浪锦袍宫带。高吟三峡动,舞剑九州隘。玉皇归觐,半空遗下,诗囊酒佩。云月仰挹清芬,揽虬须、尚友千载。晋宋颓波,羲皇春梦,尊前一慨。待相将共蹑,龙肩鲸背。海山何处,五云叆叆。(《玉连环/解连环 忆李谪仙》) [89]张恪:常怀玉垒李谪仙,精神浩瀚游八表。顶摩苍天弄白日,方丈蓬莱思清矫。(《安定山》) [90]崔敦礼:予为谪仙兮,薄游人间。傲岸不谐兮,世路艰难。(《太白招魂》) [91]陆游:①李白杜甫生不遭,英气死岂埋蓬蒿。(《记梦》) [74]②李白嵚崎历落。(《感事六言八首 其七》) [75]③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吊李翰林墓》) [105]朱熹: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李白见永王璘反,便从臾之,文人之没头脑乃尔……李白诗中说王说霸,当时人必谓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荡,立见疏脱。(《朱子语类》) [121]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陈亮:①李白字太白,清风肺腑明月魄。扬鞭独步止一人,我诵太白手屡拍。②岂特文章惟足法,凛凛气节安可移。金銮殿上一篇颂,沉香亭里行乐词。此特太白细事耳,他人所知吾亦知。脱靴奴使高力士,辞官妾视杨贵妃。此真太白大节处,他人不知吾亦知。(《谪仙歌》) [76]金朋说:笔端文彩辉星斗,怀抱诗豪泣鬼神。超迈英才贯绝世,明皇宠异贵无伦。(《李谪仙》) [92]韩淲:采石矶头捉月仙,脱靴意气尚飘然。沈香亭北惊尘世,且惜閒身棹酒船。(《李白泛舟图》) [77]释居简:龊龊复龊龊,未死如未生。公去月明在,留得青山茔。青山倚公高,屹立千载英。翠巘拓吟垒,飞瀑按酒兵。行客一仰止,折几鄙吝萌。狂歌长短吟,迈古日月明。俊逸兼鲍谢,丽则侪云卿。骅骝博艳姬,土苴群方兄。节峻玄霜严,义重紫禁轻。酹土土长燥,雷魁何由平。生男禁多才,此话闻阿庚。真才弃如土,大厦谁支倾。不用谢安石,大雅空垂名。(《续当涂别驾林率庵赋谪仙李翰林》) [93]高翥:白骨定随风月冷,青山长共姓名存。(《拜李谪仙墓》) [115]刘克庄:等闲挥醉笔,咳唾千篇,长与诗家窃膏馥。身是酒星文星,刚被诗人,□唤做、禁中颇牧。便散发、骑鲸去何妨,从我者谁欤,安期徐福。(《洞仙歌·其一·癸亥生朝和居厚弟韵,题谪仙像》) [116]罗大经:李太白当王室多难、海宇横溃之时,作为歌诗,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其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岂可同年语哉!(《鹤林玉露》) [121]陈东之:谪仙一去五百载,人间山水无清辉。(《游沃洲山》) [117]张侃:冠世文章李翰林,掀天功业汉淮阴。抹靴捧砚荣虽甚,受钺登坛眷益深。远窜夜郎挥老泪,生擒云梦负初心。穷泉二子应追恨,不解君前早脱簪。(《戏用东坡先生韵二首·其一》) [103]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吴龙翰:先生放旷士,浩气吞洪濛。(《拜李谪仙墓》) [118]方一夔:翰林非世人,金晶应星躔。手弄玉帝旂,堕作诗酒仙。行迹老屐齿,侠气馀龙泉。淋漓洒醉墨,妙语穷真筌。信手拈斧斤,一挥中方圆。彼哉夸夺子,骇汗莫敢肩。玉堂不能留,飘落南海边。从此誇汗漫,一往五百年。(《读李翰林诗》) [106]宋无:①嗜酒傲明时,何因贺监知。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名与三闾并,身将四皓期。匡山有书读,应亦叹归迟。(《李翰林墓·其一》) [107]②一骑紫鲸去,空掩谢山茔。落月今谁吊,长庚夜自明。乾坤沉秀气,江水带哀声。天上多宫府,文章不可轻。(《李翰林墓·其二》) [108]王奕:唐朝组绶不能羁,驴背人者(谱本作看)醉似泥。自欲驾虬凭化往,不因飞燕误宫题。(《和叠山拜李白墓》) [38]徐钧:风骨神仙籍里人,诗狂酒圣且平生。开元一遇成何事,留得千秋万古名。(《李白》) [54]萨都剌:我思李太白,有如云中龙。垂光紫皇案,御笔生青红。群臣不敢视,射目目尽盲。脱靴手污袜,蹴踏将军雄。沉香走白兔,玉环失颜容。春风不成雨,殿阁悬妖虹。长啸拂紫髯,手撚青芙蓉。挂席天(一作千)万里,遨游江之东。濯足五湖水,脱(一作挂)巾九华峰。放舟玉镜潭,弄月秋浦中。羁怀正浩荡,行乐未及终。白石烂齿齿,貂裘泪濛濛。神光走霹雳,水底鞭雷公。采石波浪急(一作恶),青山云雾重。我有一杯(一作斗)酒,和泪洒天风。(《过池阳怀李翰林》) [109]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郑珞:半世醺醺笑独醒,九原漠漠掩重扃。月沉牛渚三山晚,云抹蛾眉万古青。遗庙有碑题姓字,荒阡无主泣山灵。文光不泯归天上,卧看楼头太白星。(《和吴当涂源吊李白墓》) [39]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陈叔绍:荒祠林下栖精爽,遗韵人间泣鬼神。(《过李白墓》) [40]程敏政:谁见吟魂月里归,临风怀古思依依。史中出处犹真伪,地下形骸果是非。采石人家空奠酒,盛唐诗派不传衣。骑鲸浩气今安在,一片江流荡落晖。(《李白墓》) [41]祝允明:千载更无仙谪下,只应愁杀贺知章。(《当涂历阳溧水界中数还往遂怀李翰林》) [112]孙承恩:①白也真天才,变化如神虬。生平耻龌龊,迈往隘九州。词林昔供奉,天子宠渥优。一朝被谗搆,斥远金殿头。高情与逸思,芥带弗少留。供奉非公荣,夜郎非公忧。诗笔驱万象,醉眼轻王侯。晞发扶桑巅,濯足沧海流。今古等一瞬,天地同一沤。以兹昔人言,谓公似庄周。公去几阅世,公名重千秋。谁云公则亡,神爽八极游。蓬壶隔弱水,浩荡不可求。缅怀旧行踪,使我心悠悠。(《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五·李翰林》) [110]②天才踔发,逸气横出。龙骧鹏抟,不可控执。友视万乘,奴使贵珰。采石捉月,神游不忘。(《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一百二十三·李翰林》) [111]杨慎: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李攀龙:①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②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盖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顾失焉。 [119]王世贞:①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②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歔欷欲绝者,子美也。《选》体,太白多露语率语,子美多穉语累语,置之陶谢间,便觉伧父面目,乃欲使之夺曹氏父子位耶!五言律、七言歌行,子美神矣,七言律,圣矣。五七言绝者太白神矣,七言歌行,圣矣,五言次之。太白之七言律,子美之七言绝,皆变体,间为之可耳,不足多法也。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怳,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然自是太白乐府。(《艺苑卮言》) [119] 李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生亦荣,死 亦荣,囚亦荣,流亦荣,永生、永荣!(《李白诗题辞》) [122]梅之焕: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题李太白墓》) [42]郭之奇:①苍松渺渺谪仙坟,采石矶头草木芬。此地江山空识李,唐朝内外不容君。词林气魄青莲重,诗酒风流白水分。闻道骑鲸非复是,春峰箕尾伫遥氛。(《过采石吊李白墓》) [43]②英豪相视一杯中,笑向金銮顾紫宫。貂作当年知己具,靴留千载侍臣风。《过采石吊李白墓四首 其一 一快其遇知章也》 [44]③主恩朋意两殊遭,知遇无缘答寸毫。只为宫阉多气色,故藏名姓入醇醪。《过采石吊李白墓四首 其四 一快其以酒相忘而伤其志也》 [45]程文正:苍苍松柏绕层岑,谢朓青山葬翰林。天子呼来犹得谤,世人欲杀亦知音。烟迷墓杳渔樵路,月照楼空江海心。鹦鹉鸬鹚杯杓好,死生有约酒星沉。(《采石李翰林墓》) [113]胡介:才可压宫妃,气能轻宦寺。才气两无亏,先生非大醉。(《书李翰林集后》) [114]龚自珍: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 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 [122]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1]黄锦祥:“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11]轶事典故播报编辑名号由来李白号“青莲居士”源于《维摩诘经》之“青莲”佛典,表明了李白尊崇佛教以及向往维摩诘的生活模式。李白援“青莲”自号与引“青莲”入诗,渊源有自,六朝至隋唐皆一脉传承。“青莲居士”是李白内心佛教情怀之外在身份认同。 [20]在大乘佛教的人物谱系中,李白最为尊崇的是维摩诘,甚至还以之自比。从其存世作品分析,李白的维摩信仰主要凸显的是《维摩诘经·方便品》“入诸酒肆,能立其志”的精神内涵。 [21]从李白对佛教语汇的频繁使用上,可见他佛学修养之一斑。事实上,李白对佛经并非一知半解,而是认真读过、学过。李白族人中就有出家人,就是他的族侄僧中孚。僧中孚是与李白交往的僧人中很重要的一位,李白有多首诗都提到与他相处、清谈、品茗的情景。李白在《赠僧崖公》诗中叙述自己曾在郎陵东学禅于白眉空。李白通过修禅,减轻了身心压力,取得了“独朗谢垢氛”的效果。 [22]李白搁笔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诗《赠友人》三首之二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为怀素写诗李白称赞怀素 “草书天下称独步”《草书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为赞扬怀素草书艺术而创作的诗歌。赞美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称其草书天下第一。诗中李白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怀素的狂放不羁、激情奔涌、痛快淋漓,在李白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不触动读者的心绪。此诗对后人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3]诗友挚情重访江东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汪伦之情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为白写序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奇遇学者一九九五年,正值二十一岁的诗文学者黄锦祥在茶庵寺园内客居了一年,期间曾触景生情留下诗词数首。据说,当年七月初的一个晚上,已经在茶庵寺里面熟睡的黄锦祥,忽然梦见了一位峨冠博带白衣楚楚的老者从山坡上向他走了过来,俩人会面后像久未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拱揖相迎,于是席地盘坐把酒畅谈。老者向这位不善喝酒的黄锦祥斟酒聊天,可是相聚顷刻便要辞别,继而朝坡下方绝尘而去,无奈一问方知原是李白仙人。。。随即黄锦祥被梦中情境惊醒过来,久久不能平复,追思与谪仙人之奇遇不得而解,每到夜里更是辗转难眠。数日后(即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因惦念李白写下了《邀李白》名句!这一首颇具传奇的诗作后来被收录于2004年《世界汉诗年鉴》大辞典里。《邀李白》 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晚 黄锦祥写于江门茶庵寺 谁为我斟酒,胸前月催愁。入梦邀李白,胜诉心里忧。 [11]人际关系播报编辑父亲李客,任城县尉。配偶原配:高阳许氏,结发妻子,唐高宗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与李白生一子一女。继室:宗氏,第二任妻子,唐高宗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安史之乱爆发后,携宗氏南下。李白因李璘之乱下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刘氏,与李白同居,后分手。某氏,东鲁一妇人,与李白同居,生李颇黎。子女李伯禽,字“明月奴”,原配许氏所生,一生未入仕途,贞元八年(792)去世。有一子两女,长子年轻时出游,不知所踪。两女分别嫁给当涂农户陈云和刘劝。李天然,字颇黎,李白在东鲁时和一女子所生。女儿:李平阳,原配许氏所生,出嫁后不久即去世。同宗李云,唐玄宗校书郎。 [14]李阳冰,为李白作《草堂集序》。主要作品播报编辑作品年表李白作品年表序列时间年号作品710年景云元年10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从侄卷游庐山序》)。715年开元三年15岁。观奇书,学剑术,好神仙。作《明堂赋》、《拟恨赋》。718年开元六年18岁。隐居大匡山,往来旁郡。从赵蕤学纵横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约作于此年。720年开元八年20岁。《大猎赋》初稿疑作于是年。721年开元九年21岁。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此后几年游历蜀中各地。作《登锦城散花楼》。724年开元十二年24岁。辞亲远游。有《别匡山》诗。游峨眉山,写有《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出三峡,至江陵,遇司马承祯,作《大鹏遇希有鸟赋》,还写有《渡荆门送别》、《秋下荆门》等诗。725年开元十三年25岁。游洞庭,南穷苍梧。写有《江上望皖公山》、《望天门山》、《金陵城西月下吟》、《杨叛儿》、《长干行》等诗。726年开元十四年26岁。春,自金陵至广陵,又东南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东涉溟海。然后回舟北上,复至扬州,散金三十万。卧病。写有《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苏台览古》、《乌栖曲》、《越中览古》、《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静夜思 [15]》等诗。在九华山题刻“金沙泉”三字。727年开元十五年27岁。沿江西上,观云梦,寓安州北寿山。北游汝海、襄州,结识孟浩然。回安陆,冲撞李长史车马。与元丹丘一起受安州都督马正会和李京之长史接见。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写有《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上安州李长史书》等。728年开元十六年28岁。春至江夏,改葬吴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广陵。回安陆,寓居白兆山。写有《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夏行》等诗。730年开元十八年30岁。隐于安陆白兆山,有《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山中问答》诗。遭受谤毁,有《上安州裴长史书》,要求雪谤。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写有《酬崔五郎中》、《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乌夜啼》等。李白因元丹丘推荐,欲上终南山结交玉真公主,未果。731年开元十九年31岁。下终南山。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写有《古风》(大车扬飞上)。西游邠州,有《赠裴十四》、《登新平楼》、《赠新平少年》等诗。732年开元二十年32岁。春游坊州,有《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诗。友人元丹丘寄书问候,作《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诗。在长安穷途失路,作《行路难三首》(其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难》,寄寓功业难求之意。五月,离长安,由黄河东下梁园,作《梁园吟》。期间,李白二上终南山,欲结识玉真公主。733年开元二十一年33岁。应元丹丘邀请,赴嵩山隐居。有《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元丹三歌》、《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冬夜宿龙门觉起言志》、《梁甫吟》等诗。734年开元二十二年34岁。春在洛阳,写有《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春夜洛城闻笛》。过襄阳,拜见荆州长史韩朝宗。写有《与韩荆州书》。秋至江夏,有《江夏别宋之悌》等诗。735年开元二十三年35岁。五月与元演越太行游太原,并曾北游雁门关。写有《太原早秋》诗及《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等。期间,曾在北岳恒山题“壮观”二字。736年开元二十四年36岁。春由太原经洛阳口安陆。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请李白再至嵩山相会。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著名乐府诗《将进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语,当作于此时。737年开元二十五年37岁。闲居安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或作于此年。738年开元二十六年38岁。游襄阳,有《赠孟浩然》诗。至颖阳元丹丘山居,旋别,有《颖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至陈州、宋城、下邳、淮阴、楚州,写有《送侯十一》、《淮阴书怀寄王宋城》、《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等诗。739年开元二十七年39岁。春在楚州安宜,有《赠徐安宜》、《白田马上闻莺》等诗,重游扬州、苏州、杭州,《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有《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龄。昌龄有《巴陵送李十二》诗。740年开元二十八年40岁。许夫人约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带子女离安陆至东鲁。写有《五月东鲁行答汉上翁》诗等。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写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741年开元二十九年41岁。居东鲁,游东鲁各地。742年天宝元年42岁。四、五月间,游泰山,有《游泰山六首》。这一年,元丹丘将李白多年前撰写的《玉真仙人词》呈给玉真公主,成功地将李白推荐给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诏入京,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写有《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等诗。743年天宝二年43岁。待诏翰林,草《和番书》或《出师诏》,醉写《清平调》《宫中行乐词》,自以为升迁有望,有《金门答苏秀才》诗。秋,遭谗见疏,遂有归隐之念。有《玉壶吟》、《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诗。744年天宝三载(本年起,改“年”为“载”,至758年改元乾元恢复为“年”)44岁。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诗。三月,上疏请还山,玄宗赐金放还。写有《出金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诗。秋,在梁宋间会见杜甫、高适,畅游梁宋,纵猎孟诸。冬,从高如贵道士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写有《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等诗。745年天宝四载四十五岁。春,与杜甫同游东鲁,写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746年天宝五载46岁。卧病东鲁。秋,怀念杜甫,写有《沙丘城下寄杜甫》诗。复思游越,告别东鲁诸公,写有《梦游天姥吟留别》。747年天宝六载47岁。至越中,吊贺知章,写有《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重忆一首》。返舟至金陵。748年天宝七载48岁。在金陵,与崔成甫相遇,写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等诗。游扬州江阳县、庐江、舒州等地,写有《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寄上吴王三首》等诗。期间,隐居舒州皖水之滨,写有《避地司空原言怀》、《瀑布》等六首诗,并题刻于二祖寺石壁上。749年天宝八载49岁。在金陵,怀念子女,写有《寄东鲁二稚子》、《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约作于是年暮春。冬,写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750年天宝九载50岁。归鲁郡,写有《任城县厅壁记》、《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井序》。秋,访元丹丘石门幽居,写有《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等诗。751年天宝十载51岁。在梁苑,与宗楚客孙女结婚当在是年或此前。写有《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冬,离梁苑北上幽州,写有《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752年天宝十一载52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写有《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赠临洺县令皓弟》、《赠清漳明府侄聿》等诗。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有《行行且游猎篇》、《幽州胡马客歌》等。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写有《北风行》、《远别离》等诗。753年天宝十二载53岁。南下过魏州贵乡,县令韦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写有《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回到梁园。又从梁园经曹南南下宣城。写有《留别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国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独坐敬亭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诗。754年天宝十三载54岁。春游金陵,有《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五月至扬州,与魏万相遇,同返金陵,尽出诗文,请魏万编集。写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闻晁衡回国途中遇难,写有《哭晁卿衡》诗。秋冬,游秋浦、泾县,写有《秋浦歌十七首》、《赠汪伦》等诗。755年天宝十四载55岁。游皖南。回到宣城。与宣城太守赵悦交游,写有《赠宣城赵太守悦》、《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赵公西候新亭颂》。反对杨国忠发动的两次征南诏之战,写有《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等,冬,北上梁国。适逢安禄山陷陈留、洛阳,李白携宗夫人自梁园经洛阳西上华山。756年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改元至德)56岁。从华山南下宣城,写有《奔亡道中五首》。过当涂,写有《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写有《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过溧阳,写有《扶风豪士歌》、《猛虎行》、《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至杭州,写有《感时留别从记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秋,与宗夫人隐于庐山屏风叠,有《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冬,永王璘水军至寻阳,三次遣使聘请,李白下山入幕。写有《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别内赴征三首》等诗。757年至德二载57岁。在永王璘水军幕,随军东下。写有《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永王东巡歌》诗。二月,永王兵败,李白自丹阳郡南奔,有《南奔书怀》诗。被系浔阳狱,写有《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万愤词投魏郎中》、《寻阳非所寄内》等诗。宗夫人奔走营救,经宋若思与崔涣为之清雪。出狱,入宋若思幕。写有《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诗、《为宋中丞自荐表》等。旋卧病宿松,有《赠张相镐二首》,及《赠闾丘宿松》。在宿松鲤鱼山上题刻“聪明泉”三字。岁末,被判长流夜郎。758年乾元元年58岁。在流放途中。自寻阳启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别,写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至江夏、约州,写有《流夜郎题葵叶》、《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诗。至洞庭,遇郄昂被贬,写有《送郄昂谪巴中》诗。入三峡,写有《上三峡》诗等。759年乾元二年59岁。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东下江陵,写有《早发白帝城》。在江夏停留很久,写有《江夏赠韦南陵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诗。秋至岳州,遇贾至、李晔被贬,同游洞庭,写有《巴陵赠贾舍人》、《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诗。获悉崔成甫已卒,写《泽畔吟序》。闻襄州叛将张嘉延袭破荆州,写有《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九日登巴陵旨酒望洞庭水军》等诗。至零陵,有《赠卢司户》诗。760年上元元年60岁。自零陵返江夏,有《早春寄王汉阳》、《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等诗文。下寻阳,上庐山,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赴豫章,有《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豫章行》等诗。761年上元二年61岁。暮春,送宗夫人上庐山,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东下重游皖南。有《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诗,来往于金陵、宣城间,有《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欲投李光弼军未果,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写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762年宝应元年62岁。在当涂养病,有《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天门山铭》,及《姑孰十咏》、《九月龙山饮》、《九月十日即事》诗。冬,病重,“枕上授简”,将诗文交李阳冰编集。十一月,赋《临终歌》而卒。葬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龙山。(表格中所有的资源来源于安旗所著《李白年谱》)后世争议播报编辑生死考证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资料,最可信者,除魏颢、李阳冰分别为李白编集所写的序文外,再就是刘全白、范传正于李白身后为他写的碣记和碑序。“白本家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魏颢《李翰林集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君名白,广汉人。”(刘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记》);“神龙之初,潜还广汉。...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祖母梦长庚而告祥。”(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魏称绵,李称蜀,刘、范称广汉。实则地点相同而有详略之别,魏、李、范三人均指明李白生于蜀中,为蜀中绵州(汉称广汉)人。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提出“碎叶”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李白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普遍采纳李白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的说法。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身世之谜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16]。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明末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关于家世问题,第一种说法为李白是李暠之后。第二种说法是李白为李贤、李穆之后。第三种说法为李白是李抗之后。刘伯涵认为李白应出生于陇西李氏的一般平民家庭。第四种说法为李白是太子李建成之后。徐本立《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一文认为李白应为太子建成玄孙。第五种说法为李白是李瑗之后。徐本立在写了《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后,很快又发表了《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补正》,认为李白也可能是李瑗的后代。第六种说法为李白是李轨之后。周维衍认为李白是与李渊抗衡失败被诛的李轨的第四代或第五代孙。第七种说法为李白是李伦之后。胥树人的《李白和他的诗歌》认为李白是陇西李氏丹阳房始祖李伦之后。除汉人说以外还有非汉人说。范伟的《关于李白氏族的研究》认为李白是汉之苗裔、胡之身躯的中原和北地的混血儿。陈寅恪断言李白为"西胡族类之深于汉化者"。陈寅恪的考辨既是基于实证经验,也鲜明体现了其中古历史研究中所持的种族文化观念。詹锳、松浦友久等人亦认同此说。 [23]胡怀琛、幽谷更力证李白“突厥化”程度很深,是“从碎叶突厥家庭中出来的”。此外还有杨宪益等提出“李白是氐人”等等。 [24]出生地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两文叙述李白出生都在“逃归于蜀”、“潜逃广汉”之后,所以历代都认为李白生于蜀中。但李白在肃宗至德二年写的《为宋中臣自荐表》中却说:“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至德二年57岁,其生年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至神龙初迁蜀时李白已5岁,显然不可能生于蜀中。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其位置在今哈萨克境内的托克马克。郭沫若的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响应。进入80年代,学界展开了对李白出生地的大讨论。将各家所持的论点按地域划分,可分为以下四种。首先是蜀中说。郑畅《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认为李白于神龙元年出生于绵州昌明县青莲乡。王少志、蒋志、裴斐也持蜀中说。其次是条支说。刘友竹《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和康怀远《对〈李白出生地是条支〉的一点补充》认为唐代条支的地望在今阿富汗中都一代,其治所就是昔之鹤悉那,今之加兹尼,在唐代时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第三是焉耆碎叶说。李从军《李白出生地考异》(《李白考异录》)谓李白出生于“焉耆碎叶”,即今新疆境内博思腾湖畔的焉耆自治县和库车一带。王耀华《关于李白出生地史料的辨析》也认为李白的故乡应是安西的焉耆碎叶。四是长安说。刘开扬《李白在蜀中的生活和诗歌创作》认为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称“奔流咸秦,因官寓家”的“咸秦”指长安,由此推论李白生于长安。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于李白出生地的讨论仍在继续,且探讨的角度有所拓展。周勋初《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断》认为李白父子三代的名字全都暗示了李白一家来自西域,并寓其本姓“李”;又从李白为死去的朋友吴指南实行“剔骨葬法”(又称二次检骨葬)一事出发,认为这与他接受突厥文化或蛮族文化的影响有关。王伯奇《李白的籍贯探讨》从籍贯的概念入手进行讨论,结论是只有山东才是李白的籍贯。综合以上众说可知,关于李白出生地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蜀中说”与“西域说”两种观点上。不论是哪一种说法,所依据的基本史料不外乎以下几种: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与韩荆州书》,李阳冰《草堂集序》,魏万《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刘煦《旧唐书·文苑传》,宋祁《新唐书·文艺传》。虽然基本材料相同,结论却差异甚大。为此,李家烈《李白的家世与生籍考辨》一文从李白生平史料的存世状况出发,认为基本材料的诸多不实之处动摇了它们的权威性,因此,在未发现新见史料的前提下不宜急于创立新说,立足于对已有的史料进行重新检讨和反思才是谨慎和理智的做法。后世纪念播报编辑墓地李白墓地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纪念馆江油李白纪念馆3(2张)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馆,位于江油市区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占地四万余平方米。筹备于1962年,1982年正式开馆。馆内收藏有历代李白诗集版本、历代名家书画精品等文物资料4000余件,其中邓小平、江泽民、胡耀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迹以及仇英、祝枝山、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名家巨擘的作品皆堪称国之瑰宝。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12”特大地震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在保留了园林式唐代建筑风貌基础上,还扩大了陈列体量。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较之过去,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主要由纪念展示区、文物保护陈列区、李白文化研究交流区、李白文化普及区和旅游咨询服务区组成。马鞍山李白纪念馆马鞍山李白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名胜区内,成立于1959年。,纪念馆包括太白楼、李白祠、清风亭、太白堂、同风阁、骑鲸轩、仙侣斋、松云居、叠翠楼、吟香馆等展厅和碑廊、沉香园等景点,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安陆李白纪念馆安陆李白纪念馆位于国家4A景区的湖北省安陆市白兆山,为三重檐庑殿式仿唐建筑。楼高32.5米,建筑面积6370平方米。馆名“安陆李白纪念馆”七个大字,是启功先生所题写。李白纪念馆展区共四层8000多平米,分为盛世李白、安陆李白、魅力李白三大板块,收录唐代生活用品、李白诗词以及历朝历代抄录李白诗词作品400多件。济宁李白纪念馆济宁李白纪念馆,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上下两层;一层大厅正中有一高约四米、宽一米的李白画像,采用三色仿古锦装裱。诗歌节从1989年起,马鞍山李白诗歌节连续举办了31届。2019年10月12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和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31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 [17]史料记载播报编辑《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新唐书·列传一百二七·文艺中·李白传》《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唐才子传·李白》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翰林集序》魏颢《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刘全白艺术形象播报编辑影视影视作品年份饰演者剧名1976朱瑞棠《杨贵妃》1981石维坚《飘然太白》1983刘松仁《剑仙李白》1990江明《杨贵妃传奇》1990石维坚《唐明皇》1992石维坚《杨贵妃》1994郁思捷《东方小故事》2000王伟梁《杨贵妃》2007张铁林《大唐芙蓉园》2009黄新德《诗仙李白》2009王洛勇《杨贵妃秘史》2009杨树鹏《我的唐朝兄弟》2010陈建斌《李白》2012赵擎《大唐诗圣》2017辛柏青《妖猫传》 [18]文学郭沫若《李白与杜甫》、陈夫《李白不是神之磨针溪启示录》、张大春《大唐李白》话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大型话剧《李白》 [19]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还原李白真实身世:他本不姓李!_李隆基

还原李白真实身世:他本不姓李!_李隆基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还原李白真实身世:他本不姓李!

2019-06-05 22:32

来源:

读史

原标题:还原李白真实身世:他本不姓李!

文:唐风宋月(读史特约作家)

李白究竟姓啥,这是个谜题。

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与李白家族世代交好的范传正,在给李白迁坟时写了一篇《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的碑文,对李白的身世作了简单交代:公名白,字太白,籍贯为陇西成纪。但是家谱找不着了。(绝嗣之家,难求谱谍。)

李白墓

李白孙女有一行李箱,箱子里有张纸,纸上是李白儿子李伯禽写的十几行字,这张纸由于年长日久,已经破损不堪,字迹模糊,残缺很多。

但神奇的是,大概意思都在,上面写的是,李白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李暠八世孙为李渊,九世孙为李世民。按这种说法,李白与李世民是同族同辈的兄弟。——风月君注)

展开全文

李白墓碑碑文

隋朝末年,李白这一支跑到碎叶生活,隐姓埋名。武则天神龙年间,秘密回到四川。四川当地政府给他们的户口身份是侨民。他的父亲李客,因为客居此地,遂以客为名。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是解开李白身世的一把钥匙。我们一一分析。

碑文起首就说,李白是陇西成纪人,但是没家谱。唯一依据就是李白儿子在一张废纸上写了几行字,还认不全。但是最重要的信息都没丢,那就是,李白和李世民是同姓兄弟。

李白是李隆基的爷爷。这真比郭靖的九阴真经,张无忌的九阳真经,岳不群的辟邪剑谱,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还神奇。你信吗。

其实,李白的籍贯本身就是假的,他根本不是陇西成纪人。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隆基曾下过一个命令,就是让李唐宗族认祖归宗。因为经过武后乱唐,好多李唐宗室的人或被屠戮,或被流放,改姓蝮或者螝,反正是蛇虫之类。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面的蛇灵组织就是这帮人。

李隆基上台,拨乱反正,要求这帮人自己前来认亲,但是李白却没有亮明身份。要知道他最缺的就是一个身份。他一辈子就栽在没个合理合法的身份上。如果他真跟李唐皇室能攀上关系,那还不得在梦中笑醒。

李白为啥不敢攀亲?因为他是赝品。

当年刘备还是个卖草鞋的,汉献帝请吃饭,刘备马上亮明身份,我是你叔叔,中山靖王之后。冒充皇帝叔叔可是欺君大罪,要杀头的。刘皇叔为啥肆无忌惮,因为人家货真价实。

书中写道,汉献帝一听这话,马上“教取宗族世谱检看......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看到了吧,要跟你核对。诸葛亮东吴舌战群儒,有人也拿这说事,“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刘备无非一卖草鞋的,皇叔一说可有凭据。

诸葛亮马上发飙,刘备的皇叔身份可是汉献帝拿出家谱核对过的,“刘豫州堂堂帝冑,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不比你信口雌黄可信度高?

卖草鞋的刘皇叔

因此,李白如果真的是李隆基爷爷,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哎,三郎(李隆基小名),我是你爷爷。我家是怎么回事......你给爷爷弄个官当当。水到渠成,为啥李白一言不发。

有人说,李白家谱丢了,找不着了。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且不说在那门第森严,魏晋之风犹存的大唐,就是现在,有几家没家谱的。风月君N代贫农,都有家谱。

那时候的家谱比现在的户口簿和身份证都重要,出门办事全靠它,没了寸步难行,怎么会丢。再说了丢了你可以补办啊。

唐人家谱

其实李白为西胡人,从小在碎叶城长大。碎叶城就是今日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唐时属安西都护府辖属。

安西都护府为唐时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名称,统辖安西四镇。武周时安西四镇为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垂拱三年(687年),安西都护府治所就在碎叶城。

长安二年(702年),也就是李白2岁时,安西大都护府设立,主要管辖天山南路、葱岭以东地区,专门抵御吐蕃对丝绸之路的北侵。

李白一家就是在李白5岁时,丝绸之路不受吐蕃侵扰的相对和平的经商环境下,迁到四川江油的。

李白出生地

李白父亲迁回江油后,当地人对这个连汉语都说不熟练的胡商很陌生,于是直呼他为“客胡”。李白父亲一看,想在中原生活,总得有个汉姓吧。于是“指天枝为姓”。

何谓天枝,两个说法。第一,天枝就是通往上天的那一支。哪支通往上天?天子。天子姓李。

还有个说法跟老子有关。相传老子在李树下长大,小时候人问他,这树是什么树,他说,这树为天枝。因此天枝也就是李树。

就是说李客在四川的院子里有棵李树,李客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给自己起汉姓,一抬头看见李树,跟家人指着李树说,费那劲干嘛,干脆,姓李得了。

所以,他们是有个胡人名字的。具体是啥已不可考。就如现在好多外国人来中国要改汉名一样。比如撒贝宁的外国老婆,名字就叫李白。

撒贝宁夫人李白在表演小提琴,果然很白

至于李客这个名字,乃是别人对他的称呼,他并不叫这个名。当然他的真名已不可考,或者说他根本就没给自己起汉名。“李客”这个称呼就如现在的“张总”“李董”之类。反正当地人就知道他是个姓李的胡商,仅此而已。

现存李白的诗集里,“客”字相当多,如“客心洗流水”等等。说明他父亲真不叫“客”,否则他就不能这样写了。因为在唐朝,儿子不能口呼父名,更不能书写父名,这叫“避讳”,否则就是犯罪,严重者是要流放的。甚至有时候避讳到了变态的程度。

李贺只因父亲名叫“晋肃”,与进士音近,因此李贺一生不能考进士,只好像李白一样仗剑高歌,吟诗作赋,以至于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韩愈力挺李贺,结果朝中大员给他施加压力,你要是固执己见,就跟李贺同罪。韩愈于是写了《讳辩》一文,反问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还举例:“现在的文件和诏书,没听说避讳浒、势、秉、机几个字的”。李唐太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昞,玄宗名隆基,中间都有讳音,然而不用避。

但是本字必须避。比如虎牢关成了武牢关,世风成了人风等等。但不管韩愈怎么说,李贺就是不能考。

白居易在这方面也不幸中枪。他妈在赏花时掉到井里淹死了,有人却发现他作了《新井》一诗,告他不孝之罪。于是白居易黯然下课,去江州当了司马。

唐宪宗非常同情白居易,但是爱莫能助,于是大发感慨:“白居易这辈子,我看连吃水都是大问题。”

白居易做《琵琶行》并非单纯哀怜琵琶女身世,而是想起自己老妈

李客生意做的很大。唐时西域来华经商的胡人相当多,唐人称之为“胡商”、“商胡”、“贾胡”或“蕃客”。有唐一代,政府对胡商来华经商基本持认可态度。

唐政府也尽力为胡商提供方便,保护其正常贸易活动,还通过降低关税的措施吸引胡商来华投资,并在各商业发达城市设立专门的胡人商业区。

唐时胡人特别善于经商,而且累累积有巨资,“男子年二十,即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这些来华胡商,经过不懈奋斗,往往富甲天下,“资产亿万计”。因此时人甚至流传一句戏谑之词:“笑胡人缺钱”,以示该人说的话多么幼稚可笑,不经推敲。

胡商来华主要经营胡马、香料、药村、珠宝、胡食等异域物资,并把丝绸、瓷器等中华物资远销异域。

因此李客本姓既不姓李,也不叫客。所以李白本姓也不姓李。就如撒贝宁老婆本姓不姓李一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李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语言

语言链接位于页面顶部,标题的另一侧。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生平

开关生平子章节

1.1早年

1.2中年

1.3晚年

1.4去世

2作品

开关作品子章节

2.1詩歌

2.2辭賦

2.3散文

2.4書法

3風格

4評價及地位

开关評價及地位子章节

4.1唐

4.2宋

4.3金

4.4明

4.5清

5影響

开关影響子章节

5.1文學

5.2繪畫

5.3漫畫

5.4音樂

5.5天文

5.6纪念

6傳說

7家族

开关家族子章节

7.1父母

7.2妻[37]

7.3情人

7.4子女 [38]

8學術考證

9文獻

开关文獻子章节

9.1诗文集及注解

9.2生平傳記

10注释

11参考资料

12研究書目

开关目录

李白

144种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islama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 de Zamboanga閩東語 / 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NordfriiskFryskGaeilge贛語Kriyòl gwiyannenGalegoAvañe'ẽHausa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Fiji Hindi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 Indonesia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АдыгэбзэKabɩyɛ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한국어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ЛезгиLimburgsLadin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Олык 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 Melayu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Plattdüütschनेपाल भाषाNederlandsNorsk nynorskNorsk bokmålOccitanLivvinkarjalaИронਪੰਜਾਬੀ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Саха 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cots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 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 / srpski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 / tatarçaChiTumbukaТыва дылئۇيغۇرچە / 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Vepsän kel’Tiếng ViệtVolapük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多语言维基文库维基语录维基文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页的主題是唐朝诗人李白。关于其他同名人物,請見「李白 (消歧义)」。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3月5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李白"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李白诗人朝代盛唐姓李名白字太白號青莲居士出生701年5月19日武周綿州(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鄉)或武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市附近)逝世762年11月30日(762歲—11—30)(61歲)唐江南西道宣州(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

親屬

父親

李客

元配

許氏(許圉師孫女)

繼室

宗氏(宗楚客孫女)

元配之父

許文思

嫡子

李伯禽(母許氏)

嫡女

李平陽(母許氏)

庶子

李頗黎(母東魯女子)

著作《李太白集》

李白[註 1](701年5月19日—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李白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涼武昭王李暠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一说其幼時內遷,寄籍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先人隋末被窜于碎叶,出生于碎叶,屬武周安西都護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詩仙”、“詩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躍于盛唐[1],為傑出的浪漫主义詩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註 2]。被賀知章呼為「天上謫仙」、“李谪仙”。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2]。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云流水,渾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詩歌的巅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生平

早年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興聖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3],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野史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李世民族滅而逃往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且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门之变后全數被害,留有亲生后嗣的可能性很小。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更為了學習而隱居。

李白於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4]出生,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现在主要有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5]青莲乡(今青莲镇)和西域的碎叶(Suyab,位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6]这两种说法,其中后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直到四岁时(705年)才跟随他的父亲李客迁居蜀地,入籍绵州。李白自四岁(705年)接受启蒙教育,从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7],开元三年時十四岁(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元六年,在戴天山(約在四川省昌隆縣北五十里處)大明寺读书。二十五岁时只身出四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中年

力士脫靴,贵妃研墨,清代17世纪時作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武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8][9]。但是由於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註 3]。天寶三年(745年)「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離開長安。

后在洛阳与另两位著名诗人杜甫、高适相识,并结为好友。

晚年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屆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10]。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儀力保,方得免死,改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經巫山時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參見李璘之亂)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去世

四川江油之李白纪念馆

《新唐书》记载,唐代宗繼位後以左拾遺召李白,但李白當時已去世。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是病死的[11];皮日休在詩作中记载,李白是患“腐胁疾”而死的[12]。

《旧唐书》則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中國民間有「太白撈月」的傳說:李白在舟中賞月,飲酒大醉,想要跳下船至水裡撈月而溺死[13][14][15];在民間的求籤活動中亦有「太白撈月」一籤文,乃是下下籤[16]。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大量的诗歌,绝大多数已散佚[17],流传至今的只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許多题材都有名作出现,而且因為際遇的不同,每個時期的詩風都有所不同。

詩歌

李白在所有詩歌體裁都有千古絕唱。李白钟好古体诗,擅长七言歌行、五言古詩、乐府诗[18]、五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詩。

古詩

沈歸愚曰:「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波浪自湧,白雲從空,隨風便滅,此殆天授,非人所及。」代表作有:《春思》、《俠客行》、《古朗月行》、《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日醉起言志》、《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望鸚鵡洲懷禰衡》、《贈何七判官昌浩》、《月下獨酌》四首、《古風》五十九首、《擬古》十二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把酒問月》、《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夢游天姥吟留別》、《金陵酒肆留別》、《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江上吟》、《扶風豪士歌》、《梁園吟》、《鳴皋歌送岑徵君》、《南陵別兒童入京》、《金陵西樓月下吟》、《三五七言》。

樂府詩

胡應麟《詩藪》評:「樂府則太白擅其古今。」代表作有:《關山月》、《子夜吳歌》四首、《長干行》、《妾薄命》、《遠別離》、《蜀道難》、《將進酒》、《長相思》二首、《行路難》三首、《梁父吟》、《烏夜啼》、《烏棲曲》、《襄陽歌》、《上留田》、《戰城南》、《飲馬長城窟行》。

絕句

李攀龍《唐詩選》評:「太白五七言絕句 ,實唐三百年一人。」胡元瑞評:「太白五言如靜夜思、玉階怨等,妙絕古今。」沈德潛《唐詩別裁》評:「七言絕句 ,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絃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代表作有:

五言:《靜夜思》、《玉階怨》、《怨情》、《獨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送陸判官往琵琶峽》、《自遣》、《勞勞亭》、《哭宣城善釀紀叟》、《重憶賀監》、《夜宿山寺》。

七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峨眉山月歌》、《長門怨》二首、《望廬山瀑布》其二、《春夜洛城聞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贈汪倫》、《望天門山》、《清平調》三首、《橫江詞》六首、《山中問答》、《客中作》、《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中吹笛》、《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山中與幽人對酌》。

律詩

明姚鼐評:「盛唐人,蟬也。太白則仙也,於律體中以飛動票姚之勢,運曠遠奇異之思,此獨成一境者。」李白的七言律詩寫得較少,只有十餘首,但也有流芳百世的名作,如《登金陵鳳凰臺》。代表作有:

五言:《太原早秋》、《贈孟浩然》、《渡荊門送別》、《聽蜀僧濬彈琴》、《送友人》、《夜泊牛渚懷古》、《塞下曲》六首、《宮中行樂詞》十首(今存八首,序亦亡佚)、《謝公亭》、《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送友人入蜀》、《訪戴天道士不遇》、《金陵》三首、《過崔八丈水亭》、《贈錢徵君少陽》。

七言:《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送賀監歸四明應制》、《別中都明府兄》、《別匡山》。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憶秦娥》与《菩薩蠻》。也有少数人怀疑不是李白所作。

辭賦

魏顥《李翰林集序》:白入翰林,名動京師,《大鵬賦》時家藏一本。

代表作有:《大鵬賦》、《明堂賦》、《大獵賦》、《劍閣賦》、《擬恨賦》、《惜餘春賦》、《愁陽春賦》、《悲清秋賦》。

散文

序文

代表作有:《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表書

代表作有:《與韓荊州書》

書法

李白現存於世的唯一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縱28.5公分、橫38.1公分。行草書5行,共25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见,与高适等结伴同游济源王屋山,登临王屋山华盖峰南麓的阳台宫后,写下此帖。細品此帖,筆法超放,如游龍翔鳳,迅如奔雷、疾如掣電;出規入矩、飛舞自得。與其瀟灑奔放、豪邁俊逸之人品詩風相為表裡,堪稱稀世珍寶。

現帖引首被乾隆帝用楷書題了「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則用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元代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和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

《上陽臺帖》。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風格

春夜宴桃李園图,取材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清代画家冷枚绘,现藏于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李白詩風浪漫,包羅萬象,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詩富個性,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內容表現出蔑視庸俗,反抗和不媚權貴的叛逆精神,歌頌遊俠和仙道,被譽為「詩俠」、「詩仙」,後世亦以詩仙李白稱之。

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李詩歌唱雄偉壯麗的自然,善於描寫和歌詠山河,氣勢豪邁而奔放,不屑於細微的雕琢與對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塗寫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創造藝術的鮮明形象,雄放無比的風格。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

評價及地位

李白詩歌取材廣闊,想像豐富,豪邁奔放,為唐詩冠冕。後世詩人如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代的高啟、清代的龔自珍等均深受李白詩歌的影響。

唐代詩人皮日休認為李白文字磊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他的作品時「神馳八極」、「心懷四溟」,一般人寫不出來。[19]李陽冰對此認為李白非聖賢之書不讀,所以他的文字優美地像天上神仙講出來的話,在近千年來只有李白可以如此。[20]

賀知章讚嘆李白是“天上謫仙人”(從天界被貶到凡間的仙人)。杜甫对李白评价甚高,称赞他的诗可以“驚風雨”、“泣鬼神”[21],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22]

贞元十年(794),元稹作《代曲江老人百韵》,诗中有“李杜诗篇敌”之句。元稹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并尊李、杜者。[23]不過元稹仍認為杜甫之詩較李白佳,因此被視為“李杜优劣论”之始祖。[24]但韓愈對此不以为然,認為二人都很偉大[25]。韓愈也曾感嘆“少陵無人謫仙死”。[26]

白居易有《李白墓》詩,憑弔李白“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27]但在《與元九書》則對李、杜有均有批評:“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

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李太白詩非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蓋聖於詩者也。 」

曾鞏《代人祭李白文》:「子之文章,傑力人上。地辟天開,雲蒸雨降。播產萬物,瑋麗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尤壯 。大騁闕辭,至於如此。意氣飄然,發揚儔偉。」

蘇軾《戲徐凝瀑布詩》:「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黃庭堅:「太白歌詩,超越六代,與漢、魏樂府爭衡 。 」

蘇轍在《詩病五事》中認為李白的詩:「 類其為人,駿發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知義理之所在也。 」

王安石編《四家詩集》時將李白殿後[28],說李白詩歌「不知變也」。[29]對此,張戒《歲寒堂詩話》為李白辯護:「王介甫雲:白詩多婦人,識見污下。介甫之論過矣。孔子刪詩三百,說婦人者過半,豈可亦謂識見污下耶」。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其十五:「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

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李太白宗風(國風)騷(離騷)及建安七子,其格極高,其變化若神龍之不可羈。」

楊慎:「太白為古今詩聖。」

王世貞《藝苑卮言》:「五七言绝,太白神矣,七言歌行聖矣。」、「太白五言冠絕古今。」

方植之:「太白當希其發想超曠,落筆天縱,章法承接,變化無端,不可以尋常胸臆摸測。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瑤臺降闕,有非地上凡民所能夢想及者。」

影響

梁楷太白行吟图(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文學

美國大詩人艾茲拉·龐德用英文翻譯李白詩歌。

英國大詩人T·S·艾略特認為艾茲拉·龐德翻譯李白的詩歌「是對英語詩歌進程持久的、決定性的貢獻。」

德裔美國詩人查理·布考斯基的詩歌《Splash》。[30]

美國詩人查爾斯·萊特(英语:Charles Wright (poet))的詩歌《Portrait of the Artist with Li Po》。

美國詩人詹姆斯·萊特(英语:James Wright (poet))的詩集《The Branch Will Not Break》受到李白影響。

美國小說家約翰·史坦貝克於小說《Cannery Row》用李白的詩歌為小說作結束。

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的短篇小說集《The Birthday of the World》。[31]。

美國作家安妮·迪拉德(英语:Annie Dillard)的傳記《An American Childhood》[32]。

民國詩人聞一多著有《李白之死》。

當代詩人余光中著有《尋李白》。

香港小說家金庸受李白詩作《俠客行》影響,著有武俠小說《俠客行》,後改編為電影。

繪畫

宋代畫家梁楷繪有《太白行吟圖》。

清代畫家冷枚繪有《春夜宴桃李園圖》。

漫畫

中國漫畫家許先哲與育碧刺客教條系列合作,創作漫畫刺客教條:王朝,在漫畫中穿插引用李白詩作,李白本人也作為一名角色出現。

音樂

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根據《中國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詩歌(德語譯本),譜寫成大型聲樂交響曲《大地之歌》。

流行歌手李榮浩創作流行歌曲《李白》,成為其代表作。

香港重金屬樂隊慘慘豬的歌曲《將進酒》,其中歌詞即改編自李白同名詩歌。

天文

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水星上位於16.9°N,35.0°W的撞擊坑命名為李白撞擊坑[33]。

纪念

2011年2月28日Google在中国的网站首页放置塗鸦纪念李白生日[34]。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傳說

传说李白的母亲怀孕前,梦到太白金星钻进自己的肚子里面,不久后怀上了李白,因此将李白命名为白,字太白。

據宋代祝穆《方輿勝覽》載,傳說李白在象耳山中讀書時未有成績就想放棄,渡過一溪,見到一名老婦磨鐵杵,就問她磨來做甚麼,老婦回答說要磨成針。於是李白悟到學習像把鐵杵磨成針那樣有恆心,於是回去努力讀書。[35]

民間盛傳李白醉酒時在「水裏撈月」,因而溺死 [36],由於這個傳說,而尊奉他為海神水仙王之一,認為文豪李白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庇佑船員、漁民及水上貿易商旅。

小说《警世通言》、《今古奇观》、《隋唐演义》中,将《新唐书·李白传》中的记载“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扩写成详细的故事。说李白於并州游玩時,見到一輛囚車經過,一問官吏之下得知乃是尚未出名、稍晚聲威大震的郭子儀,時為校尉,隸屬名將哥舒翰麾下。因出火計欲破賊,不巧因風勢逆吹,反燒到自軍軍餉,遂而獲罪待刑。李白見之,立即保釋郭子儀,為唐朝留下了一個中興名將。后来郭子儀为報恩於李白獲罪後力保李白免死,李白後得到赦免。

家族

父母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名叫李客,为任城尉。

妻[37]

許氏,第一任妻子,宰相許圉師的孙女

宗氏,第二任妻子,宗楚客的孫女

情人

劉氏,同居後分手,以乘船離開

東魯某氏

子女 [38]

長女:平陽,許氏所生,出嫁後死。

長子:伯禽,許氏所生,李白去世30年後(貞元八年)去世[39]。

次子:天然(小名頗黎),李白在東魯時和一女子所生,不知所終。

學術考證

馮承鈞於《唐代華化蕃胡考》中,根據李白生於碎葉城,家族曾於條支生活等記載,認為他是胡人[40]。陈寅恪则认为李白之父为西域胡人[41]。胡懷琛在中《李太白的國籍問題》認為李白為突厥化的漢人。

郭沫若反對陳寅恪說,認為李白為漢人[42][43]。

文獻

诗文集及注解

李白生前並未為自己編修文集,臨終前,李白將詩文稿交予族叔李陽冰,李白沒後,李陽冰為李白整理編成《草堂集》,並為其作序,《草堂集》今已亡佚。後世李白詩文集皆後人重新收集所得。

中國有許多文人為李白的作品評論、註釋。節錄如下:

南宋杨齐贤注的《李翰林集》二十五卷,只注诗。

元代萧士赟的《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二十五卷,只注诗。

明代胡震亨的《李诗通》二十一卷,只注诗。

清代王琦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诗文合注,是當時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備的注本,亦是現今最通行的李白詩文集版本。

現代詹鍈校注《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

現代瞿蛻園、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

現代郁賢皓校注《李太白全集校注》

其他收有李白詩文的文集:

李太白文集(四庫收錄)

李太白集分類補註(四庫收錄)

李太白集注(四庫收錄)

全唐文(卷347-350)

全唐詩(卷161-185)

全唐五代詞(卷1)

生平傳記

中國也有許多文人為李白立傳。節錄如下:

李白自述,如《赠张相镐》诗、《为宋中丞自荐表》、《与韩荆州书》。

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死之宝应元年,即762年)。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李白临终前将诗文稿托付给李阳冰,其文可信度极高。

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范传正是李白墓所在地的地方长官,曾与李白的两个孙女交谈,并见到李白之子的手迹,其文可信度也相当高。

魏颢《李翰林集序》(作于上元二年即761年)。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

新、旧唐书中的李白本传不是第一手资料,基本为根据以上诸文撰写,且有错误,在李白研究中的权威性较低。其他各种研究所依据的史料也不外乎以上几种。

《旧唐书·李白传》“在叙述李白籍贯家世以及主要经历等关键问题上都有错误和严重失实”,历代都有学者指出,今人郁贤皓著有《〈旧唐书·李白传〉订误》一文进行了完整总结。新唐书改正了旧唐书中的一些错误,但也因袭了一些错误。

注释

^ “白”今统读bái(白读),但早期有文读音bó。英文為Li Bai,但也常按早期文读音譯為Li Po或Li Bo,其名字的日语读音Ri Haku在西方文献也有使用。

^ 如元稹《唐故工部員外杜君墓系銘並序》。或稱大李杜以別於有「小李杜」之稱的李商隱和杜牧。

^ “力士脱靴”始见于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人李濬《松窗杂录》记载“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谓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深然之。上尝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旧唐书》仅记载李白待诏翰林之后,“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余。《新唐书》对此描述基本同于《旧唐书》,补充了“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裴斐认为高力士在玄宗朝,就连李林甫当宰相都得走他后门,肃宗在东宫时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为阿翁,附马辈则呼之为爷,到天宝初已进封为渤海郡公;李白即使乘醉,命其脱靴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无论奉诏作词、侍从游宴或是书怀酬赠,都显得异常拘谨,说明他对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十分清醒,实无可能做出那种荒唐事。李濬在《松窗杂录》的小序中说:“忆童儿时即历闻公卿间叙国朝故事,次兼多语遗事特异者……”可见《松窗杂录》主要取自公卿的递相传述,而非宫廷正史。对力士谄僭李白一事的真伪,王琦在《李太白全集》中辨析说:“巫山云雨、汉宫飞燕,唐人用之已为数见不鲜之典实。……巫山一事只可以喻聚淫之艳冶,飞燕一事只可以喻微贱之宫娃,外此皆非所宜言,何三唐诸子初不以此为忌耶?”舆所论极是。由此可见,该故事纯系后人脱离当时语境的虚构,属于传奇无疑。

参考资料

参照

^

中國華文教育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 《新唐書·李白傳》:「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 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 李白《爲宋中丞自薦表》

^ 魏颢《李翰林集序》

^ 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和范傳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 李白《上安州裴长吏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四

^ 王讜:《唐語林》

^ 曾巩在其《李白诗集后序》中强调李白晚年从永王璘一事是被逼的:“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中也说:“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辩”。《朱子全书》说:“李白见永王璘反,便从更之,文人之没头脑乃尔...李白诗中说王说霸,当时人必谓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荡,立见疏脱”。

^ 李阳冰《草堂集序》:“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

^ 《李翰林诗》:“竟遭腐胁疾,醉魂归八极。”

^ 王定保《唐摭言》说:“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 辛文房《唐才子传》说:“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 北宋梅堯臣《采石月赠郭功甫》说:“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

^ 存档副本. [201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 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它人焉。

^ 明代胡应麟《诗薮》:“乐府则太白擅奇古今。”

^ 皮日休《劉棗強碑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則有李太白。」

^ 李陽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不讀非聖之書,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號爾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编《唐代文学史》。第十三章《元稹》。“现存唐人文献中并尊李杜的第一人”。

^ 《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

^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元稹作李杜优劣论,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

^ 《石鼓歌》

^ 白居易《李白墓》:「采石江邊李白墳,遶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 王鞏《聞見近錄》說:「 黃魯直嘗問王荊公:世謂《四家詩選》,丞相以歐、韓高於李太白耶?荊公曰:不然。陳和叔嘗問四家之詩,乘問筌示和叔,時書史適先持杜集來,而和叔遂以其所送先後編集,初無高下也。李、杜自昔齊名者也。何可下也。魯直歸,問和叔,和叔與荊公之說同」。

^ 《詩人玉屑》卷十四引《遁齋閒覽》記載

:「或問王荊公雲:公編四家詩,以杜甫為第一,李白為第四,豈白之才格詞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至於甫,則悲歡窮泰,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

^ this is Li Po laughing underground.

^ "Shakespeare, and Li Po , and Yeats, and 2-Eli -" "What's the use trying to be like them?"

^ "one sort of poetry" that "was full of beauty and longing; it exhaled, enervated and helpless, like Li Po," with other kinds of poems, that were "threats and vows."

^ Li Po.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NASA. [3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 Bai's Birthday

^ 《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北宋梅堯臣《采石月下赠功甫》说:“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

^ 《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云: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 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伯禽,以貞元八年不祿而卒

^ 馮承鈞〈唐代華化蕃胡考〉,發表於《東方雜誌》27卷17號,收入《馮承鈞西北史地論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年。

^ 陈寅恪曾论证说:李白西域胡人“绝无疑义”,“夫以一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域,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则其人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始由西域之人其姓名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李白之父所以自西域迁蜀,盖因“六朝隋唐时代蜀汉亦为西胡兴贾区域”,且“至入中国方改李姓也”。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1-11. CSBN 10019·1866. NLC 001217594. 

^ 郑畅. 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4): 86–91+114. ISSN 1006-0766. CNKI SCDZ198104012. NSSD 1002419870. 

其他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了解更多有关“李白”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中国主题

诗歌主题

文学主题

人物主题

McKay, Hill, Buckler. A History of World Societies Fourth. Houghton Mifflin. 1999: 328–329. 

Arthur Cooper. Li Po and Tu Fu: Poems Selected and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Illustrated. Penguin Classics. 1973. ISBN 978-0140442724. 

David Hinton. The Selected Poems of Li Po.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6. ISBN 978-0811213233.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1. 

葛景春. 李白诗选 第1版. 中华书局. 2005. 

Hsieh, Chinghsuan Lily. "CHINESE POETRY OF LI PO SET BY FOUR TWENTIETH CENTURY BRITISH COMPOSERS: BANTOCK, WARLOCK, BLISS AND LAMBERT "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hD thesi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4.

研究書目

(简体中文)李長之. 《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13-09-01: 144頁 [1998]. ISBN 978-7-10-804574-4. 

(繁體中文)施逢雨. 《李白詩的藝術成就》. 臺北: 大安. 1992-03-15. ISBN 957-9-23-332-2. 

(繁體中文)施逢雨. 《李白生平新探》.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9-08-01. ISBN 957-1-50-985-X. 

(简体中文)松浦友久; 張守惠(譯). 《李白——詩歌及其內在心象》.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4月: 207頁. NLC 000329811. 

(简体中文)松浦友久; 劉維治(譯). 《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 300頁. ISBN 978-7-53-252079-4. 

(简体中文)松浦友久; 劉維治(譯). 《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年10月: 327頁. ISBN 978-7-10-103003-7. 

施逢雨. 李白的隱逸求仙生活 (PDF). 清華學報. 1989, 新19 (1): 97–123. ISSN 0577-917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17). 。

叶嘉莹.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 (3): 1–13. ISSN 1002-0209. CNKI BJSF198203000. NSSD 1002775966. 。

倪豪士. 再说《旧唐书·李白列传》. 文学遗产. 2003, (1): 32–36,142–143. ISSN 0257-5914. CNKI WXYC200301005. NSSD 10959507. 。

松浦友久; 刘维治. 论李白乐府诗表现功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4): 39–43,38. ISSN 1002-3291. CNKI LLBZ199104011. NSSD 1002605904. 。

松浦友久. “客寓”的诗思:认识李白的基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6): 48–53. ISSN 1001-4799. doi:10.13793/j.cnki.42-1020/c.1999.06.010. CNKI HDZS199906009. NSSD 1002196229. 。

松浦友久; 尚永亮. 李白的长安体验(上)──关于两度进京说的诸问题.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4): 38–50. ISSN 1004-468X. doi:10.16007/j.cnki.issn2095-7114.1999.04.006. CNKI ZSXB199904005. NSSD 1002195116. 。

查论编唐朝诗人诗号相关:唐诗 · 唐朝文学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維

诗豪刘禹锡

诗狂贺知章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杰王勃

诗骨陈子昂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虎罗邺

诗瓢唐求

诗天子王昌龄

诗囊齊己

诗星孟浩然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BIBSYS: 11071144

BNC: 000810302

BNE: XX1037299

BNF: cb119129361 (data)

CALIS: n2004115297

CBDB: 0032540

CiNii: DA01060540

CONOR: 40842595

CYT: AC000214871

DILA: A005220

FAST: 1427295

GND: 118934163

HKCAN: 9811105266903406

ISNI: 0000 0001 2147 0982

J9U: 987007264407505171

LAC: 1021L8947

LCCN: n50062078

LNB: 000134682

MusicBrainz: a1a8f59e-a5a3-4152-9fab-a15ab5eff21d

NCL: 002203490

NDL: 00315906

NKC: jn20000603747

NLA: 36730187

NLC: 000202087

NLK: KAC200104018

NLP: a0000001663531

NNL: 000084122

NSK: 000081856

NTA: 140987312

SELIBR: 71186

SNAC: w66t0zb1

SUDOC: 026989395

VIAF: 10872642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白&oldid=79675580”

分类:​701年出生762年逝世李白平凉人李姓中国人物神唐朝詩人水仙尊王無雙譜8世纪中国诗人楚河州人隐藏分类:​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避免破坏保护被永久保护的页面自2022年3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AL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BD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ONO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Y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DDB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KCA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A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MusicBrainz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C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N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S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ELI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33元素的规范控制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 12:17。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历史上,李白真实的一生 - 知乎

历史上,李白真实的一生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历史上,李白真实的一生稳稳的天平愿人间正义长存!李白,701年生人,关于他的的出生地和家世,还有一些争议,有人说他出生在四川江油,也有人说他出生在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北部)。他本人对自己家世闪烁其词,一会儿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一会儿又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他在给友人的送别诗中又写到“我固侯门士,谬登圣主筵”,直言自己出生侯门贵胃。其实,李白的家世确实比较复杂。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李白祖上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家族曾非常显赫,隋末多难,家族逃窜到西域,流离散落,隐姓易名。李白5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回到了四川。李白的父亲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说,回四川以后以“客”为名,很有可能在西域时“或败于某一诉讼事件”,所以连夜逃遁,连户籍资料也来不及带,就慌慌张张地逃到蜀北的小邑来了。李白的父亲,可能是商人,从李白仗义疏财,曾散金三十余万,可以推测,李白家比较富有,他算是个富二代。李白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可见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李白25岁以前,基本都是在四川度过的。巴蜀是道教的发源地,这里道教思想非常浓郁,让李白从小接受道家文化的熏陶。从15岁起,他就走遍四川各大名山,求仙学道,曾和一位号东严子的隐士在岷山隐居数年,去过峨眉山,跟一些隐士、道士往来频繁,平日还喜欢练剑术。别看李白整日修道练剑,其实他非常想当官。唐朝规定,商人家庭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能因为他复杂的家世,以及商人家庭的出身,李白一辈子没有参加科举。在唐朝,当官的途径除了科举,还能经达官贵人引荐为官。李白不能科举,便只好走干谒这条路。大概他从18岁起,就开始不断向权贵干谒,希望被举荐当官。有人说李白是不屑于科考谋个小官,可是他在送朋友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送别诗,分明可以看出对朋友去科举考试的羡慕和祝福之情,甚至还说当官以后别忘了提携自己。所以,根本不是李白不想考,而是他考不了。25岁时,李白开始走出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漫游之旅。当然,所到之处,少不了吟诗作赋,李白在此期间诗名远播。李白还以行侠闻名,他自己说“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据说,他年轻时在家乡四川曾经打抱不平当街仗剑杀人,估计在漫游的过程中,也少不了行侠仗义,打架斗殴。他对自己持剑杀人一点不避讳,不止一首诗有提到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同时,李白的小迷弟魏颢在《李翰林集序》曾说李白“手刃数人”。另外,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诗中,李白描述了一段惨痛的人生经历,即“北门厄”。“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从诗句中来看,很明显李白遭遇了围殴,且不是一般的打斗,到了“告急清宪台”的地步,可以想象当时生死攸关的情势。可见,李白年轻的时候,没少打架斗殴,从诗文来看,李白从青少年在蜀中到后来入长安,都有过打架斗殴的行为,再说他整日练剑,剑术应该是不错的,这个过程中打死个人,是非常有可能的。关于为什么李白杀人,没有因此入狱,这就很难说了,可能是他父亲花钱摆平,也可能遇到了大赦,也可能是杀死的土匪恶霸,官府不管。727年,李白结束了首次长途旅行,回到楚地,在寿山隐居段时间后,来到湖北安陆,27岁的李白入赘许门,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在安陆安家了近10年。在婚后的前几年,李白时常在安陆附近的名山游走、隐居,还和孟浩然成为了好朋友。他也一直干谒,寻找当官的机会,但都没有结果。显然,李白对这段时光是不满的,所以他评价自己此段生活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终于,李白准备离开安陆,入长安发展。在离开前,向安州长史干谒,写下《上安州裴长史书》,文中最后说:“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意思是,如果你看不上我,我就往西到长安,一览朝廷景象,和您永别,黄鹄高飞。你不能纳贤,为什么别的王公大人之门,我不可以转投呢?李白的一生,干谒活动持续了41年,几乎一生都在干谒求官,但屡次失败,没有结果。整个盛唐时期,就李白和杜甫的干谒诗最多。李白的干谒诗有个特点,他自诩过高,常常把自己塑造成“文才绝伦,侠胆倾危的辅世贤才”的形象。一般的干谒诗多以相对平凡的事物自喻,修饰处平凡事物的不同之处,这样可以稍显谦虚,但李白的干谒诗不是这样,他干谒诗中经常出现的人物都是古之圣贤人,自比的事物也大都为大鹏、天马。而且,李白的干谒诗,虽然也有阿谀奉承之语,但在最后结尾时又显得非常清高,带有点你若不能慧眼识珠,我也看不上你的意思。比如在《上李邕》中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李白如此自负,加上过去行侠仗义,打架斗殴的传闻,难怪干谒不成功。不过写到这里,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娶的可是前宰相的孙女啊,怎么说岳父家都有些关系人脉啥的,竟然干谒屡次不成功!看来,唐朝的官员还是都有操守,有原则的,没有那么腐b,不能用我们现代的观念去看。不知道李白会不会感叹生错了年代!李白入长安的主要目的是干谒,寻求发展。李白入长安可能是2次,也有可能3次。第一次是在30岁的时候,但干谒无果而终,在长安徘徊了大约一年。731年,李白出长安至洛阳,从洛阳返回安陆后,李白并没有闲居,而是继续在江夏、襄阳一带漫游。735年,友人邀李白同游太原,李白从安陆启程,北上太原,一路漫游,在杭州逗留,又取道江西回到楚地。一直到740年,李白移家东鲁,将近九年的旅行才宣告结束,移家的原因可能是安陆的妻子去世了。直到42岁,李白二入长安,拿着他的诗作《蜀道难》去见贺知章,贺知章惊呼他是“谪仙人”!终于,这一次,他得到了同为修道人士的玉真公主的推荐下,李白被唐玄宗赐官供奉翰林。李白高兴得发狂,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助兴。李白十分喜欢喝酒,而且经常喝醉,常在烂醉如泥的时候被摇醒,去给皇上写诗。过了两年,李白厌烦了,请求离开,唐玄宗“赐金放还”。关于李白是不是真的被杨贵妃高力士进谗言丢了官,以后单独写篇文说说,真相可能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当不成官,李白从此一心求道,又过起了漫游生活。出长安后不久,李白到达洛阳,与杜甫相遇,稍后二人又与高适相遇,三人同至单父,登琴台赏玩。分别后,李白一心皈依道家,先至齐州临淄郡紫极宫请道士高如贵授道篆,又到安陵请道士盖寰为他书写真篆,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李白一生漫游的路线和地点但即便如此,李白当官的心还没死,我们还可以看见他的干谒诗。56岁时,安史之乱爆发,他原本在庐山隐居,但感觉又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一个当官的机会啊,便下山加入永王李璘的军队。可是,当时太子已经登基,永王是奉太上皇唐玄宗的势力。唐肃宗将其视为威胁他皇位的存在,后宣布永王“叛逆”,将其镇压了。永王兵败后被杀,59岁的李白因“从逆”而获罪,被判流放到夜郎(今贵州遵义)。幸运的是,在流放的路上,皇帝大赦天下,李白得以赦免。一高兴,他就写下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62岁时,李白生活落魄,投奔在安徽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这时候身体也不好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当然,关于李白的死,有众多说法,他的族叔说他是病死的,个人感觉是为了维护李白的形象,旧唐书记载李白是喝酒醉死的。民间也广传言,李白喝醉酒,看着河里的月亮说,月亮我来了,说着就跳进河里捉月亮,被淹死了。以下为关于李白的其他文章,欢迎点击查看。李白真实的婚姻与感情生活?李白和杜甫是什么样的朋友?欢迎点个关注!后面咱们接着说:李白真是因为杨贵妃、高力士的谗言丢的官吗?编辑于 2023-11-14 15:58・IP 属地北京李白长安三万里历史人物​赞同 94​​10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李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生平

开关生平子章节

1.1早年

1.2中年

1.3晚年

1.4去世

2作品

开关作品子章节

2.1诗歌

2.2辞赋

2.3散文

2.4书法

3风格

4评价及地位

开关评价及地位子章节

4.1唐

4.2宋

4.3金

4.4明

4.5清

5影响

开关影响子章节

5.1文学

5.2绘画

5.3漫画

5.4音乐

5.5天文

5.6纪念

6传说

7家族

开关家族子章节

7.1父母

7.2妻[37]

7.3情人

7.4子女 [38]

8学术考证

9文献

开关文献子章节

9.1诗文集及注解

9.2生平传记

10注释

11参考资料

12研究书目

开关目录

李白

144种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islama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 de Zamboanga閩東語 / 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NordfriiskFryskGaeilge贛語Kriyòl gwiyannenGalegoAvañe'ẽHausa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Fiji Hindi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 Indonesia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АдыгэбзэKabɩyɛ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한국어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ЛезгиLimburgsLadin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Олык 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 Melayu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Plattdüütschनेपाल भाषाNederlandsNorsk nynorskNorsk bokmålOccitanLivvinkarjalaИронਪੰਜਾਬੀ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Саха 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cots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 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 / srpski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 / tatarçaChiTumbukaТыва дылئۇيغۇرچە / 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Vepsän kel’Tiếng ViệtVolapük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大陆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多语言维基文库维基语录维基文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页的主题是唐朝诗人李白。关于其他同名人物,请见“李白 (消歧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3月5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李白"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李白诗人朝代盛唐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701年5月19日武周绵州(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或武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附近)逝世762年11月30日(762岁—11—30)(61岁)唐江南西道宣州(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亲属

父亲

李客

元配

许氏(许圉师孙女)

继室

宗氏(宗楚客孙女)

元配之父

许文思

嫡子

李伯禽(母许氏)

嫡女

李平阳(母许氏)

庶子

李颇黎(母东鲁女子)

著作《李太白集》

李白[注 1](701年5月19日—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李白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一说其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先人隋末被窜于碎叶,出生于碎叶,属武周安西都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1],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注 2]。被贺知章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诗歌在唐朝已被选进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于敦煌石室发现的《唐写本唐人选唐诗》、韦庄编选的《又玄集》和韦縠编选的《才调集》。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2]。其作品想像奇特丰富,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善于利用夸饰与譬喻等手法、自然优美的词句,表现出奔放的情感。诗句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赵翼称:“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生平

早年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3],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野史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李世民族灭而逃往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且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门之变后全数被害,留有亲生后嗣的可能性很小。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更为了学习而隐居。

李白于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4]出生,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现在主要有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5]青莲乡(今青莲镇)和西域的碎叶(Suyab,位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6]这两种说法,其中后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直到四岁时(705年)才跟随他的父亲李客迁居蜀地,入籍绵州。李白自四岁(705年)接受启蒙教育,从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7],开元三年时十四岁(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元六年,在戴天山(约在四川省昌隆县北五十里处)大明寺读书。二十五岁时只身出四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中年

力士脱靴,贵妃研墨,清代17世纪时作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问李白说:“我朝与天后(武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听后大笑不止[8][9]。但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据说是因为他作的《清平调》得罪了当时宠冠后宫的杨贵妃(因李白命“力士脱靴”,高力士引以为大耻,因而以言语诱使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几句是讽刺她)而不容于宫中[注 3]。天宝三年(745年)“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后在洛阳与另两位著名诗人杜甫、高适相识,并结为好友。

晚年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届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756年12月,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10]。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参见李璘之乱)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去世

四川江油之李白纪念馆

《新唐书》记载,唐代宗继位后以左拾遗召李白,但李白当时已去世。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是病死的[11];皮日休在诗作中记载,李白是患“腐胁疾”而死的[12]。

《旧唐书》则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中国民间有“太白捞月”的传说:李白在舟中赏月,饮酒大醉,想要跳下船至水里捞月而溺死[13][14][15];在民间的求签活动中亦有“太白捞月”一签文,乃是下下签[16]。

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大量的诗歌,绝大多数已散佚[17],流传至今的只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许多题材都有名作出现,而且因为际遇的不同,每个时期的诗风都有所不同。

诗歌

李白在所有诗歌体裁都有千古绝唱。李白钟好古体诗,擅长七言歌行、五言古诗、乐府诗[18]、五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

古诗

沈归愚曰:“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便灭,此殆天授,非人所及。”代表作有:《春思》、《侠客行》、《古朗月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日醉起言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望鹦鹉洲怀祢衡》、《赠何七判官昌浩》、《月下独酌》四首、《古风》五十九首、《拟古》十二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把酒问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江上吟》、《扶风豪士歌》、《梁园吟》、《鸣皋歌送岑征君》、《南陵别儿童入京》、《金陵西楼月下吟》、《三五七言》。

乐府诗

胡应麟《诗薮》评:“乐府则太白擅其古今。”代表作有:《关山月》、《子夜吴歌》四首、《长干行》、《妾薄命》、《远别离》、《蜀道难》、《将进酒》、《长相思》二首、《行路难》三首、《梁父吟》、《乌夜啼》、《乌栖曲》、《襄阳歌》、《上留田》、《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

绝句

李攀龙《唐诗选》评:“太白五七言绝句 ,实唐三百年一人。”胡元瑞评:“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七言绝句 ,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代表作有:

五言:《静夜思》、《玉阶怨》、《怨情》、《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送陆判官往琵琶峡》、《自遣》、《劳劳亭》、《哭宣城善酿纪叟》、《重忆贺监》、《夜宿山寺》。

七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长门怨》二首、《望庐山瀑布》其二、《春夜洛城闻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望天门山》、《清平调》三首、《横江词》六首、《山中问答》、《客中作》、《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中吹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山中与幽人对酌》。

律诗

明姚鼐评:“盛唐人,蝉也。太白则仙也,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异之思,此独成一境者。”李白的七言律诗写得较少,只有十余首,但也有流芳百世的名作,如《登金陵凤凰台》。代表作有:

五言:《太原早秋》、《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听蜀僧濬弹琴》、《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塞下曲》六首、《宫中行乐词》十首(今存八首,序亦亡佚)、《谢公亭》、《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送友人入蜀》、《访戴天道士不遇》、《金陵》三首、《过崔八丈水亭》、《赠钱征君少阳》。

七言:《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别中都明府兄》、《别匡山》。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忆秦娥》与《菩萨蛮》。也有少数人怀疑不是李白所作。

辞赋

魏颢《李翰林集序》:白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

代表作有:《大鹏赋》、《明堂赋》、《大猎赋》、《剑阁赋》、《拟恨赋》、《惜余春赋》、《愁阳春赋》、《悲清秋赋》。

散文

序文

代表作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表书

代表作有:《与韩荆州书》

书法

李白现存于世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纵28.5公分、横38.1公分。行草书5行,共25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见,与高适等结伴同游济源王屋山,登临王屋山华盖峰南麓的阳台宫后,写下此帖。细品此帖,笔法超放,如游龙翔凤,迅如奔雷、疾如掣电;出规入矩、飞舞自得。与其潇洒奔放、豪迈俊逸之人品诗风相为表里,堪称稀世珍宝。

现帖引首被乾隆帝用楷书题了“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则用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元代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和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上阳台帖》。释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风格

春夜宴桃李园图,取材于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清代画家冷枚绘,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李白诗风浪漫,包罗万象,继承陈子昂提倡的诗歌革命,反对南齐、萧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把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一扫而空。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唐诗都得到创造性发展。

李诗富个性,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内容表现出蔑视庸俗,反抗和不媚权贵的叛逆精神,歌颂游侠和仙道,被誉为“诗侠”、“诗仙”,后世亦以诗仙李白称之。

李诗想像丰富,结构奇特,极度夸张,比喻生动,并运用大量神话传说。

李诗歌唱雄伟壮丽的自然,善于描写和歌咏山河,气势豪迈而奔放,不屑于细微的雕琢与对偶的安排,而用大刀阔斧、变幻莫测的手法与线条,涂写心目中的印象和感情,创造艺术的鲜明形象,雄放无比的风格。

李白擅用乐府民歌的语言,很少雕饰,自然率真。乐府精神和民歌语言的运用,达到了极其成熟和解放的阶段。

评价及地位

李白诗歌取材广阔,想像丰富,豪迈奔放,为唐诗冠冕。后世诗人如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均深受李白诗歌的影响。

唐代诗人皮日休认为李白文字磊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他的作品时“神驰八极”、“心怀四溟”,一般人写不出来。[19]李阳冰对此认为李白非圣贤之书不读,所以他的文字优美地像天上神仙讲出来的话,在近千年来只有李白可以如此。[20]

贺知章赞叹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从天界被贬到凡间的仙人)。杜甫对李白评价甚高,称赞他的诗可以“惊风雨”、“泣鬼神”[21],且无敌于世、卓然不群。[22]

贞元十年(794),元稹作《代曲江老人百韵》,诗中有“李杜诗篇敌”之句。元稹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并尊李、杜者。[23]不过元稹仍认为杜甫之诗较李白佳,因此被视为“李杜优劣论”之始祖。[24]但韩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二人都很伟大[25]。韩愈也曾感叹“少陵无人谪仙死”。[26]

白居易有《李白墓》诗,凭吊李白“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27]但在《与元九书》则对李、杜有均有批评:“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 ”

曾巩《代人祭李白文》:“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 。大骋阙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

苏轼《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黄庭坚:“太白歌诗,超越六代,与汉、魏乐府争衡 。 ”

苏辙在《诗病五事》中认为李白的诗:“ 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 ”

王安石编《四家诗集》时将李白殿后[28],说李白诗歌“不知变也”。[29]对此,张戒《岁寒堂诗话》为李白辩护:“王介甫云:白诗多妇人,识见污下。介甫之论过矣。孔子删诗三百,说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识见污下耶”。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十五:“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李太白宗风(国风)骚(离骚)及建安七子,其格极高,其变化若神龙之不可羁。”

杨慎:“太白为古今诗圣。”

王世贞《艺苑卮言》:“五七言绝,太白神矣,七言歌行圣矣。”、“太白五言冠绝古今。”

方植之:“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瑶台降阙,有非地上凡民所能梦想及者。”

影响

梁楷太白行吟图(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文学

美国大诗人艾兹拉·庞德用英文翻译李白诗歌。

英国大诗人T·S·艾略特认为艾兹拉·庞德翻译李白的诗歌“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

德裔美国诗人查理·布考斯基的诗歌《Splash》。[30]

美国诗人查尔斯·莱特(英语:Charles Wright (poet))的诗歌《Portrait of the Artist with Li Po》。

美国诗人詹姆斯·莱特(英语:James Wright (poet))的诗集《The Branch Will Not Break》受到李白影响。

美国小说家约翰·史坦贝克于小说《Cannery Row》用李白的诗歌为小说作结束。

美国作家娥苏拉·勒瑰恩的短篇小说集《The Birthday of the World》。[31]。

美国作家安妮·迪拉德(英语:Annie Dillard)的传记《An American Childhood》[32]。

民国诗人闻一多著有《李白之死》。

当代诗人余光中著有《寻李白》。

香港小说家金庸受李白诗作《侠客行》影响,著有武侠小说《侠客行》,后改编为电影。

绘画

宋代画家梁楷绘有《太白行吟图》。

清代画家冷枚绘有《春夜宴桃李园图》。

漫画

中国漫画家许先哲与育碧刺客教条系列合作,创作漫画刺客教条:王朝,在漫画中穿插引用李白诗作,李白本人也作为一名角色出现。

音乐

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歌(德语译本),谱写成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

流行歌手李荣浩创作流行歌曲《李白》,成为其代表作。

香港重金属乐队惨惨猪的歌曲《将进酒》,其中歌词即改编自李白同名诗歌。

天文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水星上位于16.9°N,35.0°W的撞击坑命名为李白撞击坑[33]。

纪念

2011年2月28日Google在中国的网站首页放置涂鸦纪念李白生日[34]。

2015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联合国邮政发行一套邮票,分别选取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6种不同语言的代表性诗歌,于邮票画面呈现。汉语诗歌选取李白的《静夜思》。

传说

传说李白的母亲怀孕前,梦到太白金星钻进自己的肚子里面,不久后怀上了李白,因此将李白命名为白,字太白。

据宋代祝穆《方舆胜览》载,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时未有成绩就想放弃,渡过一溪,见到一名老妇磨铁杵,就问她磨来做什么,老妇回答说要磨成针。于是李白悟到学习像把铁杵磨成针那样有恒心,于是回去努力读书。[35]

民间盛传李白醉酒时在“水里捞月”,因而溺死 [36],由于这个传说,而尊奉他为海神水仙王之一,认为文豪李白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以庇佑船员、渔民及水上贸易商旅。

小说《警世通言》、《今古奇观》、《隋唐演义》中,将《新唐书·李白传》中的记载“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扩写成详细的故事。说李白于并州游玩时,见到一辆囚车经过,一问官吏之下得知乃是尚未出名、稍晚声威大震的郭子仪,时为校尉,隶属名将哥舒翰麾下。因出火计欲破贼,不巧因风势逆吹,反烧到自军军饷,遂而获罪待刑。李白见之,立即保释郭子仪,为唐朝留下了一个中兴名将。后来郭子仪为报恩于李白获罪后力保李白免死,李白后得到赦免。

家族

父母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名叫李客,为任城尉。

妻[37]

许氏,第一任妻子,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宗氏,第二任妻子,宗楚客的孙女

情人

刘氏,同居后分手,以乘船离开

东鲁某氏

子女 [38]

长女:平阳,许氏所生,出嫁后死。

长子:伯禽,许氏所生,李白去世30年后(贞元八年)去世[39]。

次子:天然(小名颇黎),李白在东鲁时和一女子所生,不知所终。

学术考证

冯承钧于《唐代华化蕃胡考》中,根据李白生于碎叶城,家族曾于条支生活等记载,认为他是胡人[40]。陈寅恪则认为李白之父为西域胡人[41]。胡怀琛在中《李太白的国籍问题》认为李白为突厥化的汉人。

郭沫若反对陈寅恪说,认为李白为汉人[42][43]。

文献

诗文集及注解

李白生前并未为自己编修文集,临终前,李白将诗文稿交予族叔李阳冰,李白没后,李阳冰为李白整理编成《草堂集》,并为其作序,《草堂集》今已亡佚。后世李白诗文集皆后人重新收集所得。

中国有许多文人为李白的作品评论、注释。节录如下:

南宋杨齐贤注的《李翰林集》二十五卷,只注诗。

元代萧士赟的《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二十五卷,只注诗。

明代胡震亨的《李诗通》二十一卷,只注诗。

清代王琦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诗文合注,是当时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亦是现今最通行的李白诗文集版本。

现代詹锳校注《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现代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

现代郁贤皓校注《李太白全集校注》

其他收有李白诗文的文集:

李太白文集(四库收录)

李太白集分类补注(四库收录)

李太白集注(四库收录)

全唐文(卷347-350)

全唐诗(卷161-185)

全唐五代词(卷1)

生平传记

中国也有许多文人为李白立传。节录如下:

李白自述,如《赠张相镐》诗、《为宋中丞自荐表》、《与韩荆州书》。

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死之宝应元年,即762年)。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李白临终前将诗文稿托付给李阳冰,其文可信度极高。

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范传正是李白墓所在地的地方长官,曾与李白的两个孙女交谈,并见到李白之子的手迹,其文可信度也相当高。

魏颢《李翰林集序》(作于上元二年即761年)。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

新、旧唐书中的李白本传不是第一手资料,基本为根据以上诸文撰写,且有错误,在李白研究中的权威性较低。其他各种研究所依据的史料也不外乎以上几种。

《旧唐书·李白传》“在叙述李白籍贯家世以及主要经历等关键问题上都有错误和严重失实”,历代都有学者指出,今人郁贤皓著有《〈旧唐书·李白传〉订误》一文进行了完整总结。新唐书改正了旧唐书中的一些错误,但也因袭了一些错误。

注释

^ “白”今统读bái(白读),但早期有文读音bó。英文为Li Bai,但也常按早期文读音译为Li Po或Li Bo,其名字的日语读音Ri Haku在西方文献也有使用。

^ 如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或称大李杜以别于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和杜牧。

^ “力士脱靴”始见于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人李濬《松窗杂录》记载“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谓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深然之。上尝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旧唐书》仅记载李白待诏翰林之后,“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余。《新唐书》对此描述基本同于《旧唐书》,补充了“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裴斐认为高力士在玄宗朝,就连李林甫当宰相都得走他后门,肃宗在东宫时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为阿翁,附马辈则呼之为爷,到天宝初已进封为渤海郡公;李白即使乘醉,命其脱靴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无论奉诏作词、侍从游宴或是书怀酬赠,都显得异常拘谨,说明他对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十分清醒,实无可能做出那种荒唐事。李濬在《松窗杂录》的小序中说:“忆童儿时即历闻公卿间叙国朝故事,次兼多语遗事特异者……”可见《松窗杂录》主要取自公卿的递相传述,而非宫廷正史。对力士谄僭李白一事的真伪,王琦在《李太白全集》中辨析说:“巫山云雨、汉宫飞燕,唐人用之已为数见不鲜之典实。……巫山一事只可以喻聚淫之艳冶,飞燕一事只可以喻微贱之宫娃,外此皆非所宜言,何三唐诸子初不以此为忌耶?”舆所论极是。由此可见,该故事纯系后人脱离当时语境的虚构,属于传奇无疑。

参考资料

参照

^

中国华文教育网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 《新唐书·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 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

^ 魏颢《李翰林集序》

^ 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 李白《上安州裴长吏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四

^ 王谠:《唐语林》

^ 曾巩在其《李白诗集后序》中强调李白晚年从永王璘一事是被逼的:“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中也说:“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迫胁。不然,璘之狂肆寝陋,虽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璘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辩”。《朱子全书》说:“李白见永王璘反,便从更之,文人之没头脑乃尔...李白诗中说王说霸,当时人必谓其果有智略,不知其莽荡,立见疏脱”。

^ 李阳冰《草堂集序》:“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

^ 《李翰林诗》:“竟遭腐胁疾,醉魂归八极。”

^ 王定保《唐摭言》说:“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 辛文房《唐才子传》说:“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 北宋梅尧臣《采石月赠郭功甫》说:“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 存档副本. [201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 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它人焉。

^ 明代胡应麟《诗薮》:“乐府则太白擅奇古今。”

^ 皮日休《刘枣强碑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则有李太白。”

^ 李阳冰。《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不读非圣之书,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编《唐代文学史》。第十三章《元稹》。“现存唐人文献中并尊李杜的第一人”。

^ 《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

^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元稹作李杜优劣论,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

^ 《石鼓歌》

^ 白居易《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 王巩《闻见近录》说:“ 黄鲁直尝问王荆公:世谓《四家诗选》,丞相以欧、韩高于李太白耶?荆公曰:不然。陈和叔尝问四家之诗,乘问筌示和叔,时书史适先持杜集来,而和叔遂以其所送先后编集,初无高下也。李、杜自昔齐名者也。何可下也。鲁直归,问和叔,和叔与荆公之说同”。

^ 《诗人玉屑》卷十四引《遁斋闲览》记载

:“或问王荆公云:公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白之才格词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 this is Li Po laughing underground.

^ "Shakespeare, and Li Po , and Yeats, and 2-Eli -" "What's the use trying to be like them?"

^ "one sort of poetry" that "was full of beauty and longing; it exhaled, enervated and helpless, like Li Po," with other kinds of poems, that were "threats and vows."

^ Li Po.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NASA. [3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 Bai's Birthday

^ 《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北宋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说:“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 《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云: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 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

^ 冯承钧〈唐代华化蕃胡考〉,发表于《东方杂志》27卷17号,收入《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

^ 陈寅恪曾论证说:李白西域胡人“绝无疑义”,“夫以一元非汉姓之家,忽来从西域,自称其先世于隋末由中国谪居于西突厥旧疆之内,实为一必不可能之事。则其人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始由西域之人其姓名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李白之父所以自西域迁蜀,盖因“六朝隋唐时代蜀汉亦为西胡兴贾区域”,且“至入中国方改李姓也”。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1-11. CSBN 10019·1866. NLC 001217594. 

^ 郑畅. 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4): 86–91+114. ISSN 1006-0766. CNKI SCDZ198104012. NSSD 1002419870. 

其他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了解更多有关“李白”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中国主题

诗歌主题

文学主题

人物主题

McKay, Hill, Buckler. A History of World Societies Fourth. Houghton Mifflin. 1999: 328–329. 

Arthur Cooper. Li Po and Tu Fu: Poems Selected and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Illustrated. Penguin Classics. 1973. ISBN 978-0140442724. 

David Hinton. The Selected Poems of Li Po.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6. ISBN 978-0811213233.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1. 

葛景春. 李白诗选 第1版. 中华书局. 2005. 

Hsieh, Chinghsuan Lily. "CHINESE POETRY OF LI PO SET BY FOUR TWENTIETH CENTURY BRITISH COMPOSERS: BANTOCK, WARLOCK, BLISS AND LAMBERT "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hD thesi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4.

研究书目

(简体中文)李长之. 《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3-09-01: 144页 [1998]. ISBN 978-7-10-804574-4. 

(繁体中文)施逢雨. 《李白詩的藝術成就》. 台北: 大安. 1992-03-15. ISBN 957-9-23-332-2. 

(繁体中文)施逢雨. 《李白生平新探》. 台北: 台湾学生书局. 1999-08-01. ISBN 957-1-50-985-X. 

(简体中文)松浦友久; 张守惠(译). 《李白——詩歌及其內在心象》.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4月: 207页. NLC 000329811. 

(简体中文)松浦友久; 刘维治(译). 《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 300页. ISBN 978-7-53-252079-4. 

(简体中文)松浦友久; 刘维治(译). 《李白的客寓意識及其詩思》.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年10月: 327页. ISBN 978-7-10-103003-7. 

施逢雨. 李白的隱逸求仙生活 (PDF). 清华学报. 1989, 新19 (1): 97–123. ISSN 0577-917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17). 。

叶嘉莹. 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从杜甫《赠李白》诗说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 (3): 1–13. ISSN 1002-0209. CNKI BJSF198203000. NSSD 1002775966. 。

倪豪士. 再说《旧唐书·李白列传》. 文学遗产. 2003, (1): 32–36,142–143. ISSN 0257-5914. CNKI WXYC200301005. NSSD 10959507. 。

松浦友久; 刘维治. 论李白乐府诗表现功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4): 39–43,38. ISSN 1002-3291. CNKI LLBZ199104011. NSSD 1002605904. 。

松浦友久. “客寓”的诗思:认识李白的基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6): 48–53. ISSN 1001-4799. doi:10.13793/j.cnki.42-1020/c.1999.06.010. CNKI HDZS199906009. NSSD 1002196229. 。

松浦友久; 尚永亮. 李白的长安体验(上)──关于两度进京说的诸问题.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4): 38–50. ISSN 1004-468X. doi:10.16007/j.cnki.issn2095-7114.1999.04.006. CNKI ZSXB199904005. NSSD 1002195116. 。

查论编唐朝诗人诗号相关:唐诗 · 唐朝文学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

诗狂贺知章

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杰王勃

诗骨陈子昂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虎罗邺

诗瓢唐求

诗天子王昌龄

诗囊齐己

诗星孟浩然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BIBSYS: 11071144

BNC: 000810302

BNE: XX1037299

BNF: cb119129361 (data)

CALIS: n2004115297

CBDB: 0032540

CiNii: DA01060540

CONOR: 40842595

CYT: AC000214871

DILA: A005220

FAST: 1427295

GND: 118934163

HKCAN: 9811105266903406

ISNI: 0000 0001 2147 0982

J9U: 987007264407505171

LAC: 1021L8947

LCCN: n50062078

LNB: 000134682

MusicBrainz: a1a8f59e-a5a3-4152-9fab-a15ab5eff21d

NCL: 002203490

NDL: 00315906

NKC: jn20000603747

NLA: 36730187

NLC: 000202087

NLK: KAC200104018

NLP: a0000001663531

NNL: 000084122

NSK: 000081856

NTA: 140987312

SELIBR: 71186

SNAC: w66t0zb1

SUDOC: 026989395

VIAF: 10872642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白&oldid=79675580”

分类:​701年出生762年逝世李白平凉人李姓中国人物神唐朝诗人水仙尊王无双谱8世纪中国诗人楚河州人隐藏分类:​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避免破坏保护被永久保护的页面自2022年3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AL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BD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ONO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Y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DDB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KCA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A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MusicBrainz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C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N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S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ELI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33元素的规范控制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 12:17。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内税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