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钱包官网下载最新版|黄百韬
黄百韬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黄百韬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国民革命军将领黄百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男,汉族,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籍广东梅县(今梅州梅江区),生于天津 [1]。国民革命军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曾获授光华宝鼎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等勋章。 [2-5]黄百韬先后毕业于江西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江苏省军官教导团第五期、中央陆军大学特三期 [21],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1935年升任第四十一师师长。1936年任鄂湘川黔边区“剿总”总参议。同年冬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初任冯玉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继任鹿钟麟冀察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0年调任军令部高参。1941年任顾祝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3年晋升为陆军中将。次年任第二十五军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1947年任第一兵团第四纵队司令。1948年任第七兵团司令官,同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身死,时年49岁。 [26]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1] [6-8]中文名黄百韬别 名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性 别男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籍 贯广东梅县(今属梅州市梅江区) [9]出生地直隶省天津府出生日期1900年9月9日逝世日期1948年11月22日毕业院校直隶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今河北工业大学)主要成就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军 衔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葬 处台湾五指山公墓上将区目录1人物简介2人物生平▪早年生活▪鲁南战役▪豫东战役▪组建七兵团▪兵败身死3人物轶事▪传闻▪葬礼4家庭背景5艺术形象人物简介播报编辑黄百韬,原名新,字焕然,梅州梅城东街(今梅江区东山办事处下市角)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天津。早年就读于直隶(今河北省)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后入江西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及江苏军官教育团学习、金陵军官教育团第五期。1920年10月,在金陵军官教育团毕业后,到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后投靠北洋政府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先后任营长、团副、参谋、团长、旅长等职。1928年,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加入国民革命军,其后历任第八师参谋长、第四十八师第二八四团团副、一四二旅副旅长。1929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1930年,任第一四二旅副旅长。1931年5月,任第四十一师第一二三旅旅长。1932年2月,任第一四四旅旅长。1935年6月,升任第四十一师师长。1936年,任湘鄂川边区“剿匪”总部总参议。是年冬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1936年1月30日,授少将军衔。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处长。1938年,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1年,任军事委员会高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等职。1943年4月26日,晋升陆军中将,同年10月5日调任第二十五军军长。1946年,任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在苏北与人民解放军作战。1947年,任第一兵团第四纵队中将司令,率部进攻山东解放区。1948年8月,任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率部参加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1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于碾庄地区,22日全军覆灭,黄百韬自杀身亡,时年49岁。 [6] [20]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21]人物生平播报编辑早年生活黄百韬黄百韬少年时期曾给北洋军阀李纯当传令兵。由于他做事勤谨,善于逢迎,得到李纯的赏识,李纯乃将自家心爱的婢女许配给黄百韬为妻。后来,黄便由其妻代求李纯,得入由李纯主办的金陵军官教导团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奉军张宗昌攻占江苏后,由于张曾经当过金陵军官教导团团长,同黄有师生之谊,黄百韬便投靠张宗昌,在张部从营长当到旅长。1928年,黄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投靠蒋介石,任师长。蒋介石按照他解除杂牌军军官兵权的惯例,把黄送到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抗战期间,黄调任军委会中将高参,因写了一篇军事论文获奖,受到何应钦的赏识,何推荐他出任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的参谋长。1941年初,他充当了皖南事变的急先锋。1944年任第二十五军军长。他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没有靠山,为了保住官位,战争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肯吃苦肯卖命,逐渐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1]鲁南战役参见主词条:鲁南战役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百韬率第二十五军跟随顾祝同进驻淞沪地区,1946年初划归汤恩伯第一绥靖区统辖。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一绥靖区十二万人进犯苏北解放区,驻扬州的黄百韬整编第二十五师分兵进犯宜陵、樊川、邵伯、高邮等地。8月,黄部在邵伯被解放军第十纵队歼击,退回扬州。11月,黄部一个旅会同整编第八十三师、整编第六十五师四路进犯盐城,黄百韬率部在卞仓地区与解放军激战兼旬。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二十三个师发动鲁南战役,企图一举歼灭华东人民解放军,黄百韬师为“主要突击集团”的右路,北犯临沂。解放军为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有生力量,于2月10日放弃临沂北上莱芜,于是月下旬歼灭李仙洲集团共五万余人,黄百韬等欲北援已不及。5月,蒋介石调集汤恩伯、欧震、王敬久三个兵团共十三个整编师“重点进攻”沂蒙山区,黄百韬部属临沂汤恩伯第一兵团序列,与张灵甫整编第七十四师同为这次进攻的主攻部队。5月12日,七十四师抵达桃圩、蒙阴时,改归黄百韬指挥。黄原计划合整编第八十三、七十四、二十五、六十五师互相联结,固守天马岭、虾蟆岭,但张灵甫自恃嫡系精锐部队,执意孤军深入,放弃天马岭,独自占领蒙阴东南六十里的险地孟良崮。人民解放军迅即以优势兵力割断其与黄百韬等部的联系,切断其后路,封闭合围圈。黄百韬在蒋介石严令之下率部去救七十四师,但在解放军阻击下一直未能与七十四师合拢。5月16日七十四师被全歼,骄狂的张灵甫被击毙。事后,蒋介石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将战败责任归咎于黄百韬指挥失误、援救不力,欲治其罪;由于得到顾祝同等人回护,黄得以在会上详述作战经过,仅受“撤职留任”处分。此后,黄百韬更加卖力地从事反共内战,甘当进攻解放军的主力。7月,国民党军队分三路进犯鲁中,黄百韬为右路指挥官,侵占东里店、南麻等地,并率部救援临朐第八军李弥部。8月至10月,国民党军进犯胶东地区,黄率部卖命死战,先后占潍县、昌邑、高密、平度、栖霞、福山、烟台等地。旋奉调移驻安徽。 [27]豫东战役参见主词条:豫东战役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了豫东广大地区的基础上围攻开封,歼敌三十九万余人。蒋介石震惊不已,赶赴前线指挥,但调集驰援之区寿年兵团被围于睢县、杞县地区,邱清泉兵团亦受到阻击而无法前进。于是,蒋介石急调黄百韬率师车运豫东,并指挥第三快速纵队、交警军二总队,成立黄百韬兵团。黄百韬率部西进,赶到帝丘店地区时,被人民解放军五个纵队合围,遭到猛烈攻击。黄率部顽抗死战八昼夜,死伤无数,士气颓丧,黄亦负伤;直至胡琏第十八军和邱清泉兵团来援,黄百韬才得以突围而出。为此,蒋介石在南京军事会议上授予青天白日勋章,黄感激涕零,表示今后当为蒋介石效命“万死不辞”。 [27]组建七兵团豫东战役结束后,8月,蒋介石正式组建第七兵团,以黄百韬为司令官,辖第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军。9月中旬,按蒋介石的重点防御布局,黄率部移驻陇海线东段新安镇,担任海州至运河间防务。其时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后,于10月中旬挥师南下。11月初,蒋介石慌忙部署徐海防务,收缩兵力集结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守备。黄百韬意识到第七兵团地处前沿,是解放军打击的首要目标,遂向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建言:仿效拿破仑团式集中法,集结各主力兵团于徐州四围,以图各个击破人民解放军。11月3日,他再向刘峙建议,速取各兵团相互衔接深沟高垒战术。当天深夜,蒋介石在南京批准退守徐州的方案,决定弃守海州、新安镇,命黄百韬率第七兵团由新安镇退守徐州以东地区。黄百韬对幕僚慨叹这一决策为时已晚,“恐怕撤退不及了”。5日,黄又受命率部掩护海州第九绥靖区李延年部西撤。此时,第一〇〇军和第四十四军亦归黄百韬指挥,第七兵团扩至五个军,共约十二万人。 [27]兵败身死11月6日夜,华东人民解放军七个纵队从鲁南兼程南下,矛头直指黄百韬兵团,揭开淮海战役序幕。7日,双方发生局部战斗。当夜,黄得报李延年部业已转移,遂于8日凌晨率部沿陇海线仓皇西撤。五个军的官兵、辎重均须通过运河铁桥这个唯一通道,拥挤阻塞,行动迟滞。第六十三军从窑湾镇渡河,遭解放军苏北兵团的截击,随后被全歼。9日黄率部移抵碾庄地区,但碾庄至曹八集间的西撤通路迅即被人民解放军切断,黄奉命就地抵抗。四个军七个师被解放军十一个纵队全面包围于纵横不及十华里的碾庄地区。黄据守地堡工事,向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顾祝同呼救,请求早派援军和补给粮草弹械。12日起,解放军展开猛烈攻击,重点突袭碾庄南部正面第四十四军阵地,至14日晨全部摧毁。黄百韬急调第二十五军第四十师一部增防碾庄车站,激战不止。参谋总长顾祝同于15日飞临碾庄上空,又空投蒋介石亲笔信,为黄百韬顽抗死守撑腰打气。16日自晨至暮,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碾庄西部第一〇〇军阵地全部瓦解。至此,南、西两面阵地俱失,北、东两侧阵地亦多残破。徐州“剿总”先曾于11日午后命徐州以西邱清泉第二兵团东调,会同李弥第十三兵团以钳形攻势解黄百韬之围,但李部进到八义集、大浒家时,受到解放军增援部队的阻击,经七天多的逐村逐庄争夺苦战,仍无法前进。黄百韬但闻大浒家炮声隆隆,终不见李弥兵团的援兵到来,只好唉声叹气地表示失望。17日起,人民解放军日夜赶修迫近工事,于19日通过网状壕沟坑道逼近黄部阵地。黄百韬仍不觉悟,借空军掩护,集中营长以上官长训话,声称要“以死报国”。对于已经失去的阵地,他仍命炮兵轰击毁尽;对碾庄民众则任其饿死也不放出。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第四十四军和一〇〇军被全部歼灭,包围圈越缩越小。第二十五军和六十四军残部弹尽粮绝,士气沮丧。解密 黄百韬淮海兵败自杀后墓地在何方(4张)20日凌晨,黄百韬逃至大院上据点,午后又转往吴庄据点,准备向西北方向突围。但各据点均为解放军网状壕沟分割包围。黄见大势已去,绝望地对同僚表示:“天地虽大,吾将难以自容。”至22日黄昏,被围之国民党军残部被全部歼灭,黄百韬突围逃命未遂,举枪自戕而死。 [27]人物轶事播报编辑传闻黄百韬在碾庄镇尤湖村埋藏大量黄金,解放后附近的村民曾寻找无果,后来就放弃了。葬礼南京黄百韬墓1949年1月17日,黄百韬的遗体运抵南京。1月20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首都各界追悼黄故司令官百韬将军暨戡乱殉国将士大会公告》:定于21、22、23日在中国殡仪馆公祭三天。《中央日报》1月25日一版头条刊登了《黄故上将百韬将军安葬办事处启事》:黄故将军灵榇择定于1月26日安葬于南京太平门外曹古山。 [5]在黄百韬的葬礼上,蒋介石拨给黄百韬妻儿抚恤金10万元金元券,并感叹地说:“黄埔精神不死!”遂追认黄百韬为陆军上将。后来,柳碧云将黄百韬的遗体,葬在她的住地——上海徐家汇。 [25]家庭背景播报编辑祖父:黄凤山,广东嘉应州(今梅州梅江区)人,曾任山东曹州总兵 [9]父亲:黄宗骏,出生于广东嘉应州,淮军统领 [9]妻子:柳碧云 [24]儿子:黄效先 [4]女儿:黄丽珍 [11]黄百韬的祖居地在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小溪唇居委下市角卖柴坪巷内黄屋5号。黄百韬的祖父黄凤山曾任清廷山东曹州总兵;黄百韬的父亲黄宗骏后来也参军从戎,担任淮军统领,驻守河北一带,所以举家搬迁到天津居住。 [9]1983年,黄百韬夫人柳碧云因病去世,与黄百韬合葬一穴,埋在台湾五指山公墓中的上将区。 [10]艺术形象播报编辑1991年电影《淮海战役》,许还山饰演黄百韬 [12]2009年电视剧《解放》,张平饰演黄百韬 [13-14]2009年电视剧《红日》,王响伟饰演黄百韬 [15-17]2018年电视剧《老虎队》,李保民饰演黄百韬 [18-19]2021年电视剧《大决战》,王强饰演黄百韬 [22-23]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如何评价黄百韬? - 知乎
如何评价黄百韬?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军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国民党中国军事史淮海战役如何评价黄百韬?黄到底是不是杂牌军中的王牌?是否真的忠诚善战?是否真的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他跟顾祝同之间又是怎样的渊源?关注者1,023被浏览2,712,848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9 条评论分享112 个回答默认排序理水虫虫会治水的吗 关注顾祝同是黄百韬的贵人,但黄一开始不算是顾祝同的人。顾祝同起初并没有看上黄百韬,只是让黄陪跑一下,但是机缘巧合 蒋公圈了黄,而黄一心向顾靠拢,也就成顾的人了。黄百韬没有参与皖南事变关于黄百韬系皖南事变重要打手一事,时任第三战区参谋处处长的岳星明则在《有关黄百韬史料的补正》一文中作了辟谣,岳指出:黄百韬虽担任过第二十五军的军长,但那是1944年春以后的事。至“皖南事变”则是发生在1941年1月,那时的第二十五军军长为张文靖(号廉夫),而不是黄百韬,文中叙述,不够明确,且含混之处,容易令人误解。……黄百韬不是“皖南解决新四军的策划人”,也不是当时第三战区顾祝同的参谋长。因为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当时,第三战区顾祝同的参谋长为邹文华(号实秋,扬州人),而我是当时第三战区顾祝同的参谋处处长,知道得很的确。记得在1941年夏初,我曾随顾祝同到重庆,就在这时,黄百韬才由反动国防部的中将高级参谋,被任命为第三战区的参谋长,顾祝同要我去见过黄百韬,当面和黄联系同回上饶长官部的一切手续。黄百韬就任参谋长后,我仍在参谋处,和黄相处了一年多的时间。岳星明所说与黄百韬毙命后《中央日报》所发简历吻合。据1948年12月7日《中央日报》载《黄氏履历》黄百韬“民国三十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中将参谋长”。皖南事变是1941年(民国三十年)1月,黄的确是赶不上的。顾祝同提拔黄百韬内幕1948年12月27日,徐永昌在日记中记录了周至柔、林蔚谈顾祝同提拔黄百韬一事的内幕:昨余赞扬黄伯韬之忠烈,并谓为顾墨三所识拔者。而周至柔、林蔚文对黄颇多微词,且言并非墨三所举,曩昔为军令部保荐,顾保人员首列,而黄名在次,不意即误圈定云云。淮海战役杀俘1948年11月12日, 蒋公给黄百韬下达杀俘手令,全文如下:黄司令官伯韬:真电甚慰。灰日手书想已接阅。连日激战伤亡已如何?凡有俘“匪”,必须就地处决或即释回,切勿留置我阵地范围之内,务特注意。我军以现在态度与地形,又有吾弟指挥若定,必能争取决定性之胜利。刻正督促大军增援,日内当可夹击残“匪”于预定地区,期能彻底歼灭以重定国基,完成大业也。中正手启随即黄百韬于14日执行杀俘令。虽然黄兵团灰飞烟灭,黄本人毙命,然直接杀俘战犯终被抓获。1948年12月14日,新华社播发淮海前线消息《竟敢杀害解放军被俘同志 战犯黄大铿已缉拿归案 淮海我最高军法机关决依法惩办》,报道黄百韬兵团杀俘罪行,全文如下:【新华社淮海前线十四日电】杀害解放军俘虏之战犯黄大铿等,已缉拿归案。黄犯系蒋匪六十四军一五九师四七七团团长,上月在碾庄地区被歼前,曾命令其部属枪杀解放军某部二十一个被俘的人员与伤员,违犯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发布之“惩处战争罪犯命令”第一项第三条的规定。现该战犯等已自黄伯韬匪部的俘虏群中查获。淮海前线解放军最高军法机关决对该犯等依法惩办。据解放军某部被黄犯等枪杀未死之二同志报告此暴行经过称:十一月四日,碾庄圩东小王庄战斗中,我某团有二十三个同志(只有部分伤员)与部队失掉联络,不幸被蒋匪六十四军一五九师四七七团所俘,被羁于该团特务班。十四日黄昏蒋匪撤出小王庄时,该团团长黄大铿即命其三营营长黄广才负责就地枪杀我二十三个同志。黄广才又令其副营长吕树明率七连一个班以机枪射杀,吕并监督执行。因当时敌人狼狈逃窜,此二人伏至沟内幸未致命,得以生还。发布于 2021-08-31 06:34赞同 1662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三种不同的红色听老婆话。跟党走。 关注要评价黄百韬啊,两个字就够了:孤臣。黄百韬在国民党内,可以说是一个四无之人:无派、无系、无根基、无靠山。无派无系就不用说了,无根基怎么讲呢?因为黄百韬没有自己的部队。他赖以起家的25军,其实是中央军的底子,(25军在组建之初,就是以中央军52师和190师组建的,正宗的中央军,首任军长王敬久,黄埔一期)。即便后来改编后,掺入了杂牌的108师和148师,但它的骨干40师,可是原来的税警总团。所以黄百韬本人是杂牌,但25军真不是杂牌,——也就是说,25军不能算是黄百韬自己的部队。至于说到靠山,有人说有靠山,说黄百韬是顾祝同的人。这话对也不对。黄百韬真正起家确实是从顾祝同手下起来的,但顾祝同对黄的态度,未必有多喜欢。——按照黄百韬部下25军军长陈士章的话说,顾祝同对黄百韬甚至是心存嫌隙的。当初抗战时,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请求调郭寄峤来三战区当参谋长,但郭寄峤是卫立煌的人,当时常公打算让卫立煌去统领远征军,所以不好挖他的墙根,于是在何应钦的推荐下,把黄百韬派了过去(此前黄百韬在军事委员会当高参,年底一篇论文写得好,让何应钦很欣赏)。这让顾祝同非常不满,而黄到任后,又整顿司令部贪污横行的局面,得罪了顾祝同的亲信,使得顾祝同更加不喜,只不过碍于他是常公和何应钦派来的,所以只有捏着鼻子忍了而已。黄百韬自知顾祝同不喜自己,所以任劳任怨,事事小心,正好25军军长张文清调任,顾祝同急着安插私人,于是干脆就举荐黄百韬继任25军军长,眼不见心不烦,快点把参谋长的位子给我腾出来吧。——这就是陈士章口中黄和顾的关系,看得出来黄不但不是顾的人,而且两人之间颇有仇隙。然而,此后每次黄百韬遇到麻烦,都是跑去请求顾祝同的帮忙,顾祝同也能维护他,这是因为黄作为顾的老部下,两人的利益大多数时候是绑在一起的,为黄说话也就是为自己说话。比如孟良崮之后,老蒋要杀黄的头,但顾祝同和汤恩伯纷纷为黄百韬讲情,最终得以撤职留任,戴罪立功。那顾祝同、汤恩伯是因为和黄交情好才这么做的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次战役,顾祝同以陆军总司令坐镇徐州指挥全局,汤恩伯为第一兵团总司令指挥战场作战,74师被歼后,这两个人理应负责。而黄百韬将所有责任都自己承担,免去了顾、汤的责任,才换来他们的力保。所以,黄百韬真是一个无靠山之人。正因为黄百韬是一个四无之人,谁的派系都不是,孤零零一人茕茕孑立,靠谁都靠不上,所以他唯一的存身之道,就是听话、小心、竭尽心力、任劳任怨。——没办法,象他这样的四无人员,要是不这样的话,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反过来,对国民党而言,正因为黄百韬是一个四无人员,对哪个派系都不构成威胁,所以那些大佬们也就敢于用他。因此,往往在各个派系扯皮撕扯不下的时候,黄百韬这个无依无靠的无派系人员就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被推了出来。举个例子,也是孟良崮之战中,83、74、25三个整编师编为一个纵队,本来是要李天霞去指挥的,但张灵甫就不服,不想听李天霞的指挥,主动要求由黄百韬来指挥,所以后来这三个整编师就是由黄来指挥了。(当然,张灵甫事实上也不听黄的指挥,战后追责,黄被免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灵甫不听从指挥。)再比如,他能当上第七兵团司令,也是和派系斗争有关。国民党军在整编时,陈诚的土木系大肆扩张,凡是11、18两军出来的人,个个升迁,其他各派系的人大多下岗,许多黄埔嫡系都被陈诚打发回家,更不要说是杂牌军了,最后引发了著名的“哭陵”事件。于是其他派系对土木系无不侧目,为了平衡各派,最后在组建第七兵团时,常公就选了黄百韬。(据说本来是要让土木系的胡琏来的)。就这样,所以在国民党内,黄百韬就成了一个传说中的“孤臣”。黄百韬当然是有才干的,否则也不能以一个四无之人步步高升,统领十数万中央军。黄百韬打仗,有两个特点(或者说优点):韧和狠。所谓韧,也就是说他非常有坚持力,同样的局面,换了其他人早崩了,而他能不断坚持,譬如豫东战役,在粟裕全力攻击之下,黄百韬能够死战八昼夜,在阵地马上要被解放军打穿的情况下,他自己爬到坦克上,堂堂兵团司令亲自在最前面冲锋,结果硬是稳住了阵地。到最后全军收缩在帝丘店周围十里之内的十几个村子里,没有水源,数万人只能喝泥浆水,食物药物还不够伤病使用的,换了其他国民党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早都崩溃了,但黄百韬硬是挺住了,终于等到援兵到来。第二个是狠,作战时,一到军情紧急,往往下令枪毙俘虏。比如豫东之战,在最后就下令杀害了几百名解放军战俘。他曾亲口对部下说“对俘虏能利用就补充缺额,不能补就杀,以免累手累脚。”而解放军显然被他所补充利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被他俘虏的解放军战士,往往惨遭杀害,帝丘店如此,后来在碾庄也是如此。在碾庄时,凡是失陷的阵地,他也不管上面还有自己的部队在作战,一律集中重炮进行轰击,还说“这样可为作战不力,失陷阵地者戒。”其狠如此。当然,还有一点,因为黄百韬是个“孤臣”,四无人员,所以他打仗不敢耍滑头,打的都是老实仗,仅这点就比其他国民党将领强得多了。国民党其他将领,如李天霞那般千里驰援咱就不说了,就是素称“邱疯子”的邱清泉,在粟裕眼中也是“打仗滑头”、“喜好投机”的主,象黄百韬这样老老实实打仗的人,在国民党里可真是太难得了。不过,黄百韬本人虽然作战骁勇、敢打猛冲,但他的25军只有40师战斗力强,因为是税警总团的底子。其他两个师108和148师都是杂牌,108是东北军系统,王以哲的部队,战斗力就差了些,148师是川军范绍增的部队,那就更等而下之了。所以,对于黄百韬部队的战斗力,粟裕的评价是“徐州系统里中等偏上”,不算最厉害的。据说,黄百韬死后常公悲痛欲绝,叹息道:“黄埔精神不死。”然而黄百韬并不是黄埔出身,常公这是啥意思呢?戴季陶解释说:“黄埔精神不会去死,死的都不是黄埔精神。”意即讽刺黄埔将领个个惜命怕死,舍不得捐躯。一笑~~~~黄百韬死后,常公万分悲痛,抚恤黄百韬遗孀十万金圆券。编辑于 2017-12-18 11:01赞同 5700568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黄百韬阵亡真相:究竟是被我军击毙,还是被副军长背后打黑枪?_腾讯新闻
黄百韬阵亡真相:究竟是被我军击毙,还是被副军长背后打黑枪?_腾讯新闻
黄百韬阵亡真相:究竟是被我军击毙,还是被副军长背后打黑枪?
1948年11月5日,国共双方在碾庄投入25万兵力,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大幕。在这场举世闻名的攻防战中,国民党第七兵团10万大军全部覆没,司令官黄百韬战死。
几十年来,黄百韬的死亡真相,一直笼罩着重重迷雾,市面上流传的许多版本,或捕风捉影,或语焉不详。作者搜集了一些当事人的回忆材料,整理出此文,以飨读者。
一
1948年11月19日,碾庄战斗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传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59军、77军宣布起义;44军全军崩溃,军长王泽浚被俘;63军被击败,军长陈章命丧战场……
固守碾庄仅十天,黄百韬统率的5个军就被消灭了3个,外加一个整编师,阵地也丢了一大半。仅存的25军和64军建制还算完整,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主动出击之力了。
当晚10点,解放军再次发起猛攻,炮火整整持续了2天,数万枚炮弹将碾庄“碾”为平地。解放军在炮火掩护下,实施坑道作业,将前沿阵地推进到距离碾庄不足百米的位置。
20日上午,第25军被解放军歼灭,第七兵团司令部也被我军攻陷,黄百韬、杨廷宴在残军的掩护下,狼狈逃窜至吴庄。吴庄位于碾庄东北,是64军156师的指挥部驻地,整个第七兵团就剩这么一块阵地了。
二
156师师长陈庆斌见黄百韬神色颓废,拿出香烟和罐头招待。这时,64军军长刘镇湘也赶了过来,他看到黄、杨二人吃了一惊,意识到碾庄已失守,随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动,但一直讨论到深夜,也未能就突围达成一致意见。
22日,吴庄已不可守,刘镇湘这才同意突围,准备向西与李弥兵团汇合。不过,西面有解放军的重兵伏击,此行凶多吉少。黄百韬也没有多大把握,一直忧心忡忡,绝望之色跃然脸上。
陈庆斌见黄百韬坐立不安,愁容满面,担心“兵团司令在师部自杀,会严重影响士气”,便大胆提出要求:“为了保证总座的安全,请把手枪交给我保管!”黄百韬闻言初有愠色,后考虑到自己兵败寄人,乃解下手枪交给陈庆斌保管。
当日黄昏,第一突击队发起冲击,黄百韬、刘镇湘骑着两匹黑马,率领第二突击队跟进。他们突进至原25军军部驻地时,不料误入解放军的火力网中,炮弹雨点般倾泻而下,突击队秩序大乱,死伤无数。
黑夜中炮声骤止,周围响起一片喊杀声,无数解放军涌了过来。陈庆斌见突围失败,眯着眼混在死尸堆里装死,看到兵团参谋长魏翱等一二百人成了俘虏,被押着从自己身边走过。
一名解放军战士踢了陈庆斌一脚,他一动不敢动,居然混了过去。大战停歇,解放军暂时退去,陈庆斌爬出尸体堆,只见周围尸横遍地,呻吟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可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怀着愧疚之心,踉踉跄跄地逃出战场。黄百韬就没这么幸运了,在这场突围战中阵亡。
三
关于黄百韬的阵亡真相,目前我所知的就有3个说法:第一个来自目击者杨廷宴(25军副军长),说他是自杀殉国;第二个说法来自陈庆斌,说他是被解放军击毙;第三个说法就比较离奇了,有人分析他是被人打了黑枪。
据杨廷宴所说,他们突围时遭遇炮火阻击,队伍被打散,黄百韬身边只剩他一人和几个勤务兵。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换上了士兵的衣服,想趁乱混出去。不料,一行人走到一片苇滩地,再一次遭遇伏击。
乱枪之中,护卫人员纷纷倒下,黄百韬腿部中弹,无法前行。他挣扎着起来,含泪对杨廷宴说:“我的牺牲可以使别人知道,党国还是有忠心耿耿的人,不要管我了,你年纪还轻,希望你能突围出去……”
杨廷宴正要劝他,不料黄百韬突然拔出手枪,对准嘴巴扣动了扳机。枪响之后,他并没有立即死去,而是痛苦地左右翻滚。杨廷宴知道自己救不活他,又不忍看他如此痛苦挣扎,于是对着他的胸口开了一枪。黄百韬“哼”了一声,就此死去。
但是根据陈庆斌的说法,黄百韬是被解放军击毙的,原因有2点:一是黄百韬的手枪被他收起来了,临时用勤务兵的步枪自杀,有点不合情理;二是突围刚开始,黄百韬就已经负了伤,在之后的伏击战中,他身边的护卫都被击毙,黄百韬负伤之身,又怎么能幸免呢?
而且,国民党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凡是被击毙或者被俘的高级将领,大多被冠以“自杀殉国”的荣称,比如王耀武、杜聿明等,就连陈庆斌自己投降之后,也被国民党的报纸宣传为“壮烈牺牲”。鉴于杨廷宴是唯一目击者,黄百韬是自杀殉国还是被解放军击毙,就死无对证了。
至于第三种说法,跟杨廷宴的儿子有关。据说,黄百韬突围时,杨廷宴的儿子就是突击队长,杨廷宴本意想让儿子立个“营救长官”的头功,为他捞个好前途。没想到途中被打得太惨,杨廷宴的儿子心生退意,跟黄百韬说:“不能再打了,要给25军留点种子!”言下之意,就是让黄百韬投降。
黄百韬军令如山,当即执行军法,把杨廷宴的儿子给毙了。后来,黄百韬与杨廷宴突围失败,身边的卫士损失殆尽,杨廷宴见四下无人,背后打黑枪杀了黄百韬,报了杀子之仇。
还有个说法是,黄百韬受伤无法行动,自知死期将至,便对杨廷宴说:“我杀了你儿子,现在把命还给你”。说完,对准脑袋开了一枪。杨廷宴见其还未咽气,又含泪补了两枪 。
对于黄百韬阵亡的这三种说法,每一种看似都有道理,但每个说法都存在疑点。孰是孰非,现在也很难考证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国军一代虎将黄百韬,最终因自己的信仰,成了蒋氏政权的陪葬品。
如何评价淮海战役中黄维和黄百韬的表现? - 知乎
如何评价淮海战役中黄维和黄百韬的表现?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历史历史战役淮海战役如何评价淮海战役中黄维和黄百韬的表现?关注者181被浏览555,536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29 个回答默认排序马丁.Success潜龙今已化飞龙,出现神通不可穷 关注在淮海战役前,黄百韬几乎是国民党各大战略区连续两个年度表现最好的大区总监。1947年8月的胶东战役,1948年6月的豫东战役,这两战中黄百韬的25师都是最出风头的部队。豫东战役打完,南京那边何应钦拍腿大叫“黄百韬真是英雄”!南麻临朐战役,虽然最出风头的是胡琏整11师,李弥整8师,但是黄百韬也是外围增援最卖力,最凶猛,最有穿透力的部队。甚至孟良崮战役,黄虽然也受处分,但是25师仍然是当时救74师相对最投入的部队。黄百韬手下大将,后来任25军军长的陈士章后来回忆说,黄百韬几乎是解放战争华东战场国军同级别战将中,战绩最优,表现最疯狂,最积极的那个。这么说吧,如果把时间截止到1948年10月,在国军序列里重新评一个“五大主力”,黄百韬的25军,是肯定要入选的。而在当时,黄维却是脱离一线部队很多年的一个“初临战阵”者。很多人说黄维是个办军校的书呆子,其实也不对。黄维虽然脱离一线部队较久,但是早年从黄埔毕业后,也是在一线担任军事主官带兵打仗步步升上来的。黄维早期在讨伐孙传芳,围剿江西苏区,抗战时的淞沪、武汉诸战中都是担任实职的军事主官,绝非打酱油的幕僚参谋和政工系的干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迫使红军放弃苏区开始长征,黄维当时就在“剿共”第一线担任18军台柱子11师的师长。早起的黄维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少壮派的国军嫡系能战之将。黄维真正离开一线部队,是在1939年国民党陈诚系中央精锐部队54军军长的任上,由于和上级关麟征的矛盾,被蒋介石调走任中将高参开始的。自此以后,直到1948年9月,黄维离开一线部队差不多9年时间。虽然时间较久,但你把他称作“书呆子”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从黄埔毕业后一直到1939年,黄维是靠着军事主官的战绩一步步升到54军军长任上的。可以说,黄维在1948年任12兵团司令的时候,虽然生疏,但绝非饭桶,更不能简单化地把他看成一个笨头笨脑,机械教条的书呆子。黄百韬在1946-1948两年整的时间里与共军大小战役交手无数,早就积累了丰富的对战经验。围攻碾庄圩的华野官兵后来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时说过,黄百韬部队村落防守极有经验和妙招。比如在屋角两墙交汇处,用轻机枪打出一个洞,这个洞里摆一挺轻机枪,迅速就可以成为一个射角和视界都极为广阔(最大可以到270度)的临时堡垒,迅速控制很大的一片范围。这个接受采访的当时华野部队的人还说,我们打仗就是凭思想工作,凭勇敢,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言下之意,黄百韬部队的战斗技术,军事技能,是值得肯定和被对手学习的。而黄维是因12兵团司令的人事纠葛,蒋陈原来瞩意的胡琏被桂系疯狂攻击激烈反对,难以道人,被临时从陆军新制军官学校校长的任上“借”来,纯粹为了过渡一下的“工具人”。黄维到任前和蒋介石亲自沟通过,蒋介石许他打完这仗,就放他回去办军校。从上面的简单梳理可知。淮海战役前,就个人状态来说,黄百韬大概类似五大联赛连续两年的最佳射手,风头正劲,状态尚佳,而黄维大概就是一个养伤数年,刚刚伤愈复出的前“明星球员”。这是评价两个人在淮海战役中表现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基础。评价黄百韬的表现,一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焦点:一是为啥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二是等待的时候在运河没有架桥,三是李弥既然后来要来解围,当初为啥不在碾庄留下接应我。这就是著名的黄百韬的“三不解”。其实后面还有一个,就是黄百韬后来终于撤到碾庄圩的时候,没有选择一口气突到徐州外围,而是在刘镇湘的怂恿下就在碾庄停下来,选择顽抗(当然,稍后国防部也有明确命令让他坚守碾庄,从而让他不能抗命西撤)。关于黄百韬淮海战役中的表现好坏,主要可探讨的无外乎就是这4点。事隔多年,在国共双方乃至潜伏在国军中的间谍们都把较为完整的信息展示出来,让后来论者形成一种近乎“上帝视角”来评述当年各方主帅的临阵决策的时候,你会发现,所谓黄百韬的三不解,四焦点,都不在是什么难解的问题了。这四个焦点中,尤其是三不解中,真正可由黄百韬主观决定的事情就一件。即“运河架桥”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史料支撑看,即便是运河架桥的问题,也怪不到黄百韬头上。因为运河没有架桥之所以会变成问题,其实是源自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在徐州东北贾汪地区的阵前起义。正式由于张克侠、何基沣两人的起义,造成徐州东北形成军事真空,才让华野部队不费吹灰之力,迅速南下,在曹八集区域截断黄百韬西撤路线。同时,让作为华东国军指挥中枢、物资基地的徐州顿感门户空虚,庸帅刘峙才迅速调13兵团李弥从碾庄西撤,回护徐州。以上剧变,客观上造成了黄百韬没有提前架桥,显得成为重大“失误”,李弥西撤徐州,让黄百韬不解。其实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冯治安部起义。冯部不起义,那么华野便没那么容易直接侧敌南下,直扑曹八集,把黄百韬西撤路线堵死。而且,冯部如果不起义,华野想通过贾汪地区,要打,仗就小不了。冯部毕竟2个军,4个师,西北军老底子,战斗力尚可。一旦大打,新安镇黄百韬那边势必打草惊蛇,加速西撤,甚至可能连44军都不顾,一股脑往前冲。如果冯不起义,李弥兵团,根本用不着撤离碾庄。这样,贾汪有冯治安2个军掩护,碾庄还有李弥部2个军依托完善工事接应。你想黄百韬兵团还会出问题么?所以贾汪起义,这才是造成黄百韬兵团陷入绝地的最大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黄百韬是人不是神,连直接统帅何基沣、张克侠的冯治安都不能料到这两人会“叛变”,一个远在新安镇,与冯治安根本不是一个系统的黄百韬就能对此预知?提前防范?战役后面的进程证明,即便是在冯治安部叛变,新安镇附近华野部队已经形成前堵后追,包围攻击的形势下,黄百韬仍然边战边退,将7兵团的主力,大部分都拉过运河,成功撤走(虽然损失了63军全部,100军两个主力团,但兵团主力25军和64军都算完整)。因此,我们不妨设想,如果冯治安部不叛变,黄百韬西撤路线有2个军,4万人做依托和掩护,即便没有提前架桥,即便李弥不在碾庄接应,黄百韬是否能将7兵团顺利拖回徐州?我觉得大概率是可以的。所以,黄百韬的三不解,其实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何基沣、张克侠起义。黄百韬敢于在当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紧张氛围下(黄百韬绝不是庸钝之辈,麻木之徒,他在10月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下次国共大战,自己首当其冲,屡次要求撤回徐州,反而是徐州中枢和国军统帅部麻木不仁,对此不理不睬,所以黄百韬等待的这两天,其实是极其焦躁,愤懑,忧愁的),等等44军两天,且没有提前架设浮桥,都是以冯治安部在徐州东北,对兵团西撤路线形成有效掩护的前提下做出的。诸葛亮防不住马谡失街亭,黄百韬又怎么防得住,冯治安部阵前起义,坑死友军,让徐州东北形成军事真空?再说黄维。黄维同样也是被阵前起义坑惨了。自黄维担任12兵团司令以来,偌大的国军精锐,华东台柱,十二兵团,都还没有完整集结过一次,事先也没有做任何动员、整补、准备,就在国防部的严令下,告知一下兵团序列各是哪几个军,就奔赴徐州战场了(当时85军与兵团主力之间还有两日行程)。一路上越往东走,战场氛围越发浓厚。沿途可见中野张贴的各种宣传口号,大战将至,山雨欲来的氛围极其紧张。18军军长杨伯涛回忆说,从沿途可见的各种情报来推测,感觉共军有“毕其功于一役,把这次战役打成国共两党的终极决战”的味道。如果这是终极决战,那么对12兵团来说,准备是很不够的。物质上,没有储备足够给养,双堆集一被包围,迅速弹药给养告罄,严重依赖空投。组织上,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团4个军,都没有完整集结到就临时划归到一起,仓促并肩上阵了。士气上,没有做过战前动员,全军只是模糊的觉得是去支援徐州战场,至于徐州那边怎么样,这次去要干什么,大部分人甚至高级将领都是不清楚的。更何况一路上,中野各纵结合地方武装,不断地袭扰,阻击,侧击,让兵团行进严重迟缓。国防部一再责骂12兵团行进太慢,而兵团上下却一肚子怨气。上下离心。在这样的形势下,越走越慢,终于走进了中野提前预设的袋型阵地,往徐州方向,是一步也走不动了。但所幸包围尚不深紧,当时中野主要是为组织兵团增援徐州,所以东南往固镇方向还有口子。到此为止,黄维的指挥尚属稳健,就算换了胡琏来带12兵团,也不可能在国防部每天严令逼责的情况下,放弃国防部指定的行军路线,独辟蹊径,做大范围机动,绕过中野的阻击,海阔天空地迅速开赴徐州战场。一是情报阵线上国军的全面劣势不允许,二是离开公路和主要交通线,国军就不能补给的后勤不支持。但即便如此,黄维当时仍然有大约一个白天的时间窗口,有机会断然措置,迅速扭身,排除万难,迅速向包围圈缺口处突围。当时解放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形成合围,在东南方向,往固镇的路上,相对薄弱,黄维也同意向固镇转进,但是黄维因为送命令的参谋一直没有回兵团部,空等了一个白天,到了下午4点左右,大兵团已经失去整体转向的机会的时候才在杨伯涛的百般催促下,做出突围决定。而这时,包围圈已经大幅收紧了。其实黄维等这个作战参谋是假,委决不下,心中犹豫,难以抉择是真。他所谓的拿出一整个白天去等这个下落不明的作战参谋,不过是希望外部给自己一个推动力量,来促使自己下这个难以进退的决策罢了。这是整个淮海战役中,18军军长杨伯涛最不满黄维的地方。就是觉得本有一个白天的窗口期,可以迅速排除万难,全军突围,但是被黄维的犹豫不决给白白浪费掉了。这其实也是整个淮海战役里,黄维的指挥中,最值得探讨的地方。假如,黄维像18军军长杨伯涛所希望的那样,抓住整个白天的时间,迅速部署兵团往固镇突围,兵团是否可以彻底跳出包围圈?我觉得兵马可能损失一部分,但绝对不会被彻底缚住,圈型包围的。等黄维因为临机不决,踟蹰难定,错失了这个机会后,那么十二兵团的命运就迅速来到了另一个关键。即廖运周叛变的问题。很多论者说,黄维的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的计划非常具有想象力,执行起来,肯定也颇有效果。但是因为被廖运周一个请缨献策,自告奋勇,就变“四个师并进”为“廖运周打头阵,然后四个师鱼贯而出”,显得黄维临战没有原则性,轻于变阵,败征已显。这是黄维最大的败笔。其实这也是后人的上帝视角在作怪。如果你当时是黄维,实现不知道廖运周会叛变,你会不被这种请缨请战的勇气所感动吗?廖运周长期在85军担任重要干部,110师是85军的主力师,而85军号称是“委员长袖子里的小宝贝”,货真价实的嫡系主力。如果不靠上帝视角,就在1948年战云密布危机四伏的淮海战场,你让离开部队9年时间的黄维去怀疑主力军85军的主力师110师的师长是共谍,那大概就跟怀疑18军军长杨伯涛是共谍,差不了多少。要知道,在廖运周之前,国军几乎从未发生过嫡系部队主力师师长阵前无受迫性起义的案例。所以,廖运周起义,黄维失察,这完全怪不了黄维。只能怪国军和国民党整个体系里,从组织建设上严密性的严重缺失,让它们内部上上下下早已被多年渗透、彻底渗透,全方位渗透。最后,由于先是错过了一个白天的突围窗口期,继而又因廖运周的起义直接导致突围计划失败,整个兵团陷入了被重重包围的绝地。黄维在这期间,仍然镇定坚决、顽固凶狠。在华野派兵增援之前,与中野大战不落下风。其顽固死扛,凌厉反击,血肉绞杀的战场表现,还算没有辱没国军王牌和嫡系宿将的招牌。但终究是忠诚有余,变通不足,且因循过慎,让他没有在绝地之间创造奇迹,挽救12兵团。综合来说,整个淮海战役来看,就国军系统比较,黄百韬表现几乎无可指摘,但是黄维略有遗憾。遗憾就在于杨伯涛多年之后仍然耿耿于怀的那个本可以果断转进,扭身突围的宝贵的一整个白天,被黄维给白白浪费了。但如果以这个遗憾来攻击黄维,认为他就是个酒囊饭袋,则更是偏颇。因为就当时国军整个情报系统的低能、后勤系统的乏力、以及上上下下被间谍渗透的疏漏、以及刻板严酷的战后追责秋后算账做派来讲,能够像杨伯涛所希望的那样,开一下上帝视角,抓住那个白天的突围窗口,迅速逃出升天几乎近似于奇迹。黄维只是没有创造这个奇迹而已,整体表现并没有大的硬伤。陈明仁已经在四平证明过了,他为了战场争胜,紧急情况下,把美国援华的大豆拿来点燃、做工事,虽然击退了林彪大军,创造了所谓“四平街大街”,拿到了青天白日勋章,仍然被秋后算账,撤职了事。如果黄维真的违抗国防部命令,自行一套,如18军军长杨伯涛希望的那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带着12兵团转危为安,到时候,会没人来揪它的“擅自行动”、“抗命不尊”吗?说到底,解放战争是国共两种路线,两种主义,两种体系的全面对抗。为什么国军这边总是在最要紧的时候,阵前倒戈,把队友坑死,共军那边却一例都无?这其中的差异,差距,决不是某一个将领,凭自己的所谓指挥,所谓决策,所谓军事天分,靠自己的100多斤的肉身可以扭转的。如果,我是说如果,碾庄圩包围黄百韬的两个华野纵队,突然倒戈,你觉得华野那边受得了吗?如果,我是说如果,双堆集包围黄维的中野和华野部队,突然倒戈,你觉得黄维那边还会输吗?编辑于 2022-05-09 17:57赞同 104214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海带水饺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莎士比亚《辛白林》 关注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被友军坑这件事,其实也是天道轮回、国军的一概作风。很多人不知道,在1935年6月的忠堡战役时期,41师132旅少将旅长黄百韬(当时还叫“黄新”)坑过他的顶头上司、41师中将师长张振汉,而且是近在咫尺的“三里之外不往援”。张振汉带着师部和直属旅被红军包围负伤后,黄新并不出力救援,扔下长官自己撤了,结果张振汉被红军俘虏,黄新顺势顶了张振汉的位置升了官,升任41师师长。但是41师的官兵觉得黄新太不地道,不服气,黄新这个师长当不下去了,去陆军大学进修,并改名黄百韬。现在经常有人提到黄百韬多么多么忠诚,多么多么“实在”,被友军坑了多么多么可怜,却不知道黄新(黄百韬)见死不救长官张振汉的这事。其实,因为内部矛盾不救友军或长官是国军常有的事情,不是某个人的事情,人坑我,我坑人。既然有1936年黄百韬坑了张振汉这种事,那么1948年黄百韬被友军坑了也是个国军系统内常发生的事情。张振汉对于黄百韬(当时叫“黄新”)见死不救的怨气很大,张振汉是这样记叙的:“忠堡距司令部被围的地方只有三里许,在忠堡的部队共有五个团,经过三天两夜的时间,而黄新(黄百韬)竟未往援是有原因的。由一九二八年黄新任少校参谋起,到一九三一年任四十一师一二三旅旅长,约有四年的时间由少校参谋升到旅长,这样的升迁不能算慢,但是黄新未能满足,一心想当师长。一九三二年瓦庙集之役(黄新)受伤,自认有功,欲当师长之心更切。瓦庙集之役以后,黄新调四十八师任一四四旅旅长,他想当四十八师师长。该师长由徐源泉兼任,我不便向徐源泉提出,而黄新责我不与之为力。在这样情况之下,我向徐源泉和何成睿提出将四十一师师长让给黄新充任,将我调第十军副军长,徐、何均不同意。我又提将四十一师和四十八师两师长均让出,由徐继武任四十八师师长,黄新任四十一师师长,我调副军长,由于徐源泉的同乡竭力阻止徐让出四十八师师长,此案又未成。我继续提出将三十七旅刘培绪部和三十八旅潘善斋部合编一师,我任新编师长,四十一师师长由黄新充任,徐、何又未准。由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间,为满足黄新的师长欲,曾几经周折故未能实现,而黄新对我总是不谅解。一九三五年,当时的政府任官(授衔)我请以少将给黄新,结果给以上校,黄新更不满。这些构成黄新不力援的原因。‘忠堡之役’后,官兵指控黄新按兵不往援,一直控告到蒋介石那里,黄新不自安请到陆大特别班学习,即改名黄百韬。”黄百韬是隶属于张振汉的,尚且对张振汉见死不救。相比之下,黄百韬的做法更过分吧。而且,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的决断,也反映出他权力欲望重的这个特点,这与他在十年前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黄百韬作为一个将领能当到兵团司令这一级别,肯定有他的优点,这是自然的,因为所有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且不论黄百韬杀俘虏的事情,单就黄百韬掌握部队的方式来说,有些人仅凭黄百韬战死沙场的结局便把他凭空想象成全然无辜的“实在人”“厚道人”也大可不必。人是复杂的。那些说黄百韬“忠臣不事二主”的观点更不切实际。黄百韬最初是在直系军阀李纯的江苏部队,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张宗昌当到将官。张宗昌失势后,黄百韬向蒋介石投降。蒋介石并不是黄百韬投靠的第一个“主”。当然了,那个旧军阀新军阀混战的年代,黄百韬的经历很正常。(后来成为蒋经国心腹爱将的贾亦斌也是张宗昌的徐源泉部出身)另,后来张振汉的家属与黄百韬和解了。编辑于 2022-02-06 14:04赞同 27460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7万硬扛15万,淮海战役初期,黄百韬为什么能顽固顶住华野12天? - 知乎
7万硬扛15万,淮海战役初期,黄百韬为什么能顽固顶住华野12天?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7万硬扛15万,淮海战役初期,黄百韬为什么能顽固顶住华野12天?夏天花开两朵 各表一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在碾庄只有7万余人(提前损失掉了63军),粟司令则调动了5个纵队15万精锐大军。结果黄百韬敢于直面指挥如神的粟总,顶了12天才宣告失败,导致我军伤亡6万多人。这一战的背后是很凶险的,黄百韬如此顽强,若敌人成功实现汇合,则华东作战局势将骤然转变。一般来说,在战场上兵力不足、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却能够坚持下来并爆发出超常的战斗力,背后一定是有非同寻常的主客观原因,超出了单纯兵力对比的范畴。碾庄之战时的黄百韬兵团,就具备了这样的特征。黄百韬明明知道实力处于下风,为什么却敢这么自信,和我军精锐部队硬碰硬呢?有4点主要原因。第一点原因,黄百韬个人的心理优势。论作战的悍勇程度,黄百韬在当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里面属于第一档,和前一年阵亡的张灵甫风格类似。在粟总指挥淮海战役再次决战黄百韬之前,刚刚在黄那里吃过一次败仗,这一战就是豫东战役第三阶段。很多材料记载,豫东战役我军取得大胜,但事实上在最后阶段华野自身相当危险,被黄百韬扳回一城。如果撤军不及时的话,粟总有遭到罕见大败的危险,如此一来,就没有之后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了。正是由于在之前和粟司令的正面交手当中没有处于下风,所以黄百韬在碾庄时有一定的心理优势,即便以少打多,也并不怵华野主力。第二点原因,解围的希望很重要。国军向来有“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不良传统。不过再怎么说,黄百韬兵团身处碾庄,在徐州以东不远处,而徐州有三十多万国民党军,按照常理完全有机会跟黄百韬汇合,而且看起来是大概率事件。这一点客观上的心理支撑,让黄百韬能够有力量坚持这么久。如果在没有援兵,或者援兵很远、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黄百韬所部的心理防线恐怕也不是这么坚强。第三点原因,碾庄虽没有高山大河,但也不是平原、荒地。这个区域还是有防御工事的,黄百韬并非单纯地拿部下的血肉硬拼。很多人质疑黄百韬的用兵,往往会指出他选择在离徐州不远的碾庄停留,而不是尽力突围与徐州集团汇合,是一步蠢招。但其实碾庄地形比较复杂,河流经过、汇聚较多,总的来说还是易守难攻的。而且为了自保,擅长防御的第13兵团司令李弥曾经指挥部下修了大量的暗堡工事。李弥离开后,黄百韬兵团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固防线,碾庄还是有一定的防御基础。客观条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这也是黄百韬敢打的原因之一最后一点原因,则是自身实力和队伍的团结性,给了黄百韬一定的底气。国民党兵团的主力部队,大多以中央军为基干,但黄百韬兵团比较特殊。黄百韬原先是杂牌悍将出身,他的25军实力很强,已经半中央化,但归根结底还有杂牌的基因。而其他的几支部队有粤军、有川军,所以第七兵团总的来说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军兵团。越是这种带有军阀特点的部队,在黄百韬手下反而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团结性。尤其是64军军长刘镇湘等人,骨子里还很能战。第七兵团进碾庄时有7万人左右,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至少强过当时国民党各兵团的平均水平。黄百韬对自己的部队很了解,因此相信能够坚守一段时间,争取与援军汇合。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敌军横下一条心要在碾庄与华野硬扛。其实黄兵团打得已经足够出彩,好在我军阻援部队表现太好,挡住了徐州国民党军二十余万人的猛攻,从河南赶来的黄维兵团也被中野挡了下来。黄百韬率部坚守12天,最后也只能怨时运不济了编辑于 2021-09-14 10:55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历史人物赞同 4912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知乎
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军事中国军事史军事史淮海战役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关注者135被浏览370,79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1 条评论分享55 个回答默认排序野狼獾 关注本来是可以一路向徐州跑掉的。但是决策当天夜里,黄百韬梦到张灵甫托梦。张灵甫说:老弟,如今我在阴司里做官,知道一些天机,正要保举你一桩大功劳。须知,碾庄有完备工事,只要吸引共军三到五天,外线国军到了,你大功一件我我大仇也得报。老实说,这个中心开花也只有你们二十五军能胜任。黄百韬醒来后,把这个梦和几个军长说了。陈士章说,司令您糊涂啊,张灵甫的鬼话能信,他说报仇,他的仇人是粟裕还是你?你心里没点B数?半信半疑中黄百韬浪费了逃跑时机。编辑于 2023-12-23 22:01赞同 951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马丁.Success潜龙今已化飞龙,出现神通不可穷 关注从头开始捋。一、黄百韬为什么长时间死钉在新安镇,不知道走一走动一动?首先,淮海战役爆发前,黄百韬兵团之所以在新安镇,久滞不动,包括整个徐州剿总序列的部队沿陇海路一字排开,形成电影《大决战》中刘峙说的“长蛇阵”,造成这种脆弱的,处处设防,处处薄弱的阵型的直接原因是杜聿明在1948年10月15号拿去给蒋介石批准的《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被无限期拖延,没有得到执行。徐州国军这个一字长蛇阵,本是杜聿明对山东攻击计划的进攻发起阵型。如果杜聿明不是10月15日去徐州机场追蒋介石签字确认以最终启动这个计划,却被蒋介石临时拉到东北救火,进而导致这个进攻计划延宕,废弃,终止。那么按杜聿明的计划,黄百韬兵团下一步的动向,就是从新安镇驻地配合徐州西部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向山东进攻。按杜聿明的计划,徐州国军要趁二野三野东西分离之际,以出奇大胆的行动,先佯攻,后旋回,扑捉华野主力部队,至少狠咬一口,形成对有生力量的“歼击”。如果发展顺利,乘机收复刚刚在9月24日丢掉的济南。可能是老天也要亡蒋。杜聿明策划这个进攻计划策划了很久,当时徐州国军的战力也整补完成,士气一般比较旺盛,天候上,秋高气爽,海阔天高,地型上,徐州到鲁西一带也是平原,国军保有陇海路东段铁道干线,非常方便大部队运动攻击。这个酝酿已久的计划,如果被最终执行,正好可以先共军出手,避免后来共军从郯城贾汪一带奔袭而下的被动应付,争取战场主动权。1948年10月,当时徐州国军经过整补训练,可以说“士饱马腾”。用邱清泉的话讲,徐州部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能打的部队。哪怕是西北军的杂牌米文和的181师,都是坚强而有战斗力的。新六军政治部制作标语(在东北)可就在杜聿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蒋介石一个亲笔签字就可以登上驶往前方指挥所的吉普车,指挥各部进攻了,却被蒋介石拉到东北救火了。杜聿明一走,刘峙马上摊手:“光亭不在,北进谁能做主”?于是,本来占有先机的徐州国军,白白错失20天的调整布阵宝贵时间,保持原样静止,终于等来了华野大军席卷南下的重锤。华野那边,当时部队刚刚打完济南战役,野战军主力集结在临沂、邹县、滕县、济宁、兖州、曲阜一线。1948年10月5号,华野前委进驻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1948年10月华野曲阜会议师以上干部合影10月9日晚,在孔林二道门望楼上,召开了各纵队主要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会议最后制定了新的淮海战役作战计划。“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应歼灭黄百韬兵团,打通山东与苏北解放区的联系,以利下一步在徐、蚌线上作战。”1948年10月14日晚,粟裕再次召开作战会议,重新修订了作战方案,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和兵力使用作了全面安排和具体部署。10月31日清晨,淮海战役的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安排就绪后,粟裕代表华野前委于10月31日清晨上报了中央军委。粟裕在曲阜会议看看这时间线。华野这边是10月5号开会,10月31日,最终确定终版淮海战役计划,上报中央军委。徐州国军这边,杜聿明的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10月15号就制定完毕只待蒋介石签字同意,就可以发起进攻了。就因为杜聿明被蒋介石薅走,刘峙无能,杜聿明的进攻山东计划,无形中流产。徐州国军从10月15号,一直到淮海战役爆发的11月6日,这漫长宝贵的20多天,没有任何动作,阵型不变,决心没有,方向抓瞎,被动等待,纯等挨锤。杜聿明在东北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杜聿明没去东北,徐州国军按照杜聿明的计划,于10月15日发起对山东共军的进攻,当时还在曲阜开野战军扩大会议的华东野战军,还有机会实施后来的淮海战役计划吗?而这个10月31日最终定稿的淮海战役计划,第一步,第一个目标,就是吃掉黄百韬。如果杜聿明的计划执行了,哪怕没有预想的那么成功,比如说收复济南,吃掉华野一部分兵力。哪怕就是最差的结局,徐州国军三大主力兵团,进攻计划搞成武装游行,完全扑空,就像白崇禧的指挥的胡琏和张淦兵团扑捉中野扑空一样,济南没收复,共军主力也没找着,那结局也好过后来淮海战役的结局。如果杜聿明的计划如期执行,黄百韬和他的兵团,至少在1948年底,是不会殒命覆灭的。二、运河没架桥真的是导致黄百韬覆亡的根本原因吗?黄百韬死前留下的三不解,几乎和淮海战役本身一样有名:我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等待44军的两天我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多驾浮桥?李弥既然后来要和邱清泉正面硬攻从徐东解围救我,为什么在碾庄不掩护我撤完再撤?这三不解,看似是主观指挥上的重大失招,好像如果能够避免任何一个,黄百韬都不至于落得全军覆没。但事实是这样吗?我们从时间线上捋一捋就知道了。张克侠亲自回忆,华野要求3绥区两个军按时起义,配合8日华野的攻击早在1948年10月,华野第13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杨斯德就秘密潜入第三“绥靖”区,同何基沣、张克侠研究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10月底,杨返回曲阜,向粟裕、陈士榘汇报了情况。粟陈指示,战役将于11月8日发起,届时,华野第7、第10、第13纵队从第三“绥靖”区正面渡河南下,切断徐州同黄百韬兵团的联系,要求何基沣、张克侠所部按计划在战役发起时起义,让开运河防线,控制所有桥梁,确保华野部队顺利过河。8日上午10点,比原定时间提前两个小时,何张顺利起义。看看当时的形势,华野大部分主力都是从黄百韬屁股后面兜上来的,如果没有三绥区起义,华野7、10、3纵不可能那么容易形成对黄百韬包围黄百韬这边呢?黄是11月4日收到命令,拟于5日西撤徐州。临行前奉命等待接从海州西撤的四十四军抵达新安镇后一起行动。6日夜,四十四军抵达新安镇,黄百韬兵团才于7日凌晨沿陇海铁路两侧向西撤往徐州。黄百韬计划:7日夜在距新安镇30余公里的炮车镇至运河车站之间地域宿营,8日凌晨开始过运河铁桥,当夜在距运河铁桥15公里的碾庄宿营,9日,在碾庄以西20公里的大许家宿营,10日抵达徐州东南机场附近地域集结。8日凌晨3点,黄百韬兵团四个军开始过桥,原定于8日中午过铁路桥黄昏抵达碾庄附近地区。因过桥时队形混乱,过桥后调整序列耽误不少时间,迟至天黑部队还在行军中。8日拂晓前,华野主力八个纵队抵达进攻出发地域,却发现黄百韬兵团已于7日晨从新安镇撤走。原定在新安镇地区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役计划已无法实施。这时候粟裕要求,位于台儿庄以北地区的山东兵团迅速通过不老河和运河南下,攻占大许家、曹八集一线,可西阻徐州东援之敌、东断黄百韬兵团西逃之路。正是因为贾汪那边起义,华野部队才能迅速垂直南下,直插曹八集、大许家看到了吗?即便黄百韬等了44军两天,即便没有架设浮桥,即便7日开始,黄兵团就到处受到华野兵锋的压迫威胁,攻击。但是8日拂晓,当华野主力8个纵队扑到新安镇的时候,发现黄百韬仍然逃遁一空。虽然在过河过程中损失了63军和100军的44师两个主力团,但是裹挟大量海州商人、宪警、学生、地主、民众的黄百韬也于8日中午抵达碾庄地区。如果不是第三绥靖区8日上午10点起义,让七、十、十三纵从台儿庄以北地区迅速南下,进至陇海路大许家、曹八集地区,向西组织防御,阻止徐州之敌东援黄百韬兵团,并切断黄百韬兵团西退之路。黄百韬真的会灭亡吗?何基沣,张克侠第三绥靖区有4个师,连绥区直属部和地方部队合计6万人左右(6万人是何基沣回忆录亲自提到的),守在既设的长期修整的阵地上,以逸待劳。如果这帮人不起义,都不要求他们誓死抵抗,战斗到最后一人,人在阵地在。哪怕就让他们原地抵抗2天,总不过分吧?6万人守阵地(不是莱芜战役中的山间峡谷,战斗队形都没展开就被伏兵冲散,不是孟良崮的山顶绝地无粮无弹无水),支撑2天,总没问题吧。何基沣亲自回忆,三绥区总计约6万兵力哪怕支撑不了2天,撑一天也行。你至少抵挡一下,放几枪,给徐州剿总报个信儿总行吧?只要你报信儿,还击,而不是起义,开走,大路让开。只要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大打一气!黄百韬兵团那里必然闻风而动,打草惊蛇,8日中午已经抵达碾庄的他,很可能就趁着三绥靖区4万人争取出来的1-2天时间,豕突狼奔的,跑到徐东外围了。后人谈论淮海战役,总是有意无意,淡化3绥区起义给战局整体造成的影响。其实,何张起义,对黄百韬的覆没,起到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4万人守在既设阵地,华野要打,就得大打,但是一旦大打,就必然打草惊蛇,很可能黄百韬连44军都不要了,直接死命冲突,一力奔逃。如果不大打,这4万人也不是小数,3-5天肯定吃不下来。三五天拿不下,黄百韬那边时间就更充裕了。总之,黄百韬的三不解,其实都是源自三绥靖区起义。如果没有何张起义,黄百韬尽管没有提前假设浮桥,尽管撤退的路上已经极其狼狈了,还丢掉了63军,100军44师主力和25军的一个主力团。但8日中午抵达碾庄的他,在三绥靖区不起义肯作战的前提下,也仍有足够的时间,顺利西撤汇合徐州主力。如果何张不起义,徐州感受不到威胁,刘峙就不会惊慌失措,把李弥从碾庄调走(刘峙就是因为何张起义后,害怕共军进攻徐州,才把李弥调离碾庄,不让他掩护接应黄百韬的)。李弥不调走,那样黄百韬和他靠在一起,即便不能如愿完全靠拢徐州,这两坨敌人抱在一起,华野也难以吃的下。因此,黄的三不解,其实就是一不解:何张,你们为啥就临阵起义,把我卖了呢?三、邱清泉和李弥,救黄百韬用全力了吗?很多人简单沉浸于国军貌合神离,保存实力,隔岸观火,坐视友军灭亡的叙事里,在事件归因中简单化,一元化的路径依赖非常严重。邱清泉李弥在黄百韬被围后,使用全力了吗?顾祝同曾经不解的问杜聿明:敌人阻击的只有两个军,为什么我们两个兵团还打不动?杜聿明后来写回忆时提到:“事后了解,华野使用了8个纵队用于打援,只以5个纵队围攻黄百韬”。徐东战场,阻击部队华野有8个纵队,而当时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一共几个军呢?邱清泉在淮海战役邱清泉兵团有5军,12军(只有于一凡被歼灭后重建的112师),70军(只有96师战力比较强),74军(孟良崮被歼灭后的新部队,老兵只占20%),李弥兵团有8军,9军。当时邱清泉能用在正面的是5军和70军,其中只有5军的45师,200师,70军的96师(原来属第5军,后来调到70军,师长邓军林号称邱清泉手下大将)3个师战斗力算强。而李弥的8/9两军都是原第八军在胶东吸收地方部队后扩编的。其中主力的部队,也就是42师(原第八军荣誉一师)和166师,这两个第八军时代的主力部队。邱清泉和李弥,晃晃两大兵团,但是有战斗力的师才5个。邱维达(重建后的74军军长)74师重建后有一定战斗力,但是被留在后方当预备队,后期用于潘塘镇迂回,和苏北兵团遭遇,制造所谓“潘塘镇大捷”。共军8个纵队(相当于军)严阵以待,国军一线正面部队不过4个军(这还得布置侧卫部队,防止共军随时侧后插入,陷入包围)。这个解围,是容易的吗?李以劻在综述淮海战役整个过程的时候,曾经提到,这两个兵团在徐东解围黄百韬时,死打硬拼,不怕牺牲,士气旺盛,还是很勇敢的。比后来徐州部队南下试图打通宿县的时候十六兵团勇敢多。饶是如此,邱李两军仍然在华野重重阻击的袋型阵地中,艰难突破,打到大许家附近。炮声,已经被碾庄的7兵团听到了。但确实打不过去了。局部兵力没有优势。无论是碾庄黄百韬7万人对华野5个纵队15万,还是徐东阻击邱李4个军对华野8个纵队。都是局部兵力劣势,且战场主动权完全在华野一边。杜聿明视察国军沈阳部队所以,黄百韬最后的覆亡,真要追究的话,得从10月15号,杜聿明在机场被蒋介石薅走开始。这是徐州国军陷入灭顶之灾的一个不显眼,不被人注意,但实际上被点中死穴的类似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一个细节。正是因为杜聿明的对山东进攻计划流产,蠢猪刘峙无能摊手,白白丧失20天的宝贵时间,让华野那边从10月5日开始,一直到10月31日,在这26天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容讨论定稿淮海战役最终方案,从容完成整补,从容召开会议,从容确定淮海战役作战计划,并从容策动三绥靖区起义,从容安排支前后勤,物资囤积和兵力调动,才导致徐州国军最后的灭顶之灾。杜聿明被薅走,三绥靖区起义,这两个极其偶然,看似戏剧化的事件,是生死对决的淮海战役中,导致几十万国军精锐憋屈之死轰然倒塌的致命死穴。包括黄百韬自己其实都错了,他死前不应该检讨他的三不解,而应该好好检讨这俩“死穴”。黄百韬,刘峙,杜聿明再来一张图,让你感受下3绥区起义对黄兵团覆灭的掐脖子,捏卵子的关键作用。张克侠回忆毛主席非常关心三绥区起义,为此还喝酒庆祝编辑于 2023-02-08 18:53赞同 52816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围歼黄百韬兵团,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习教育】围歼黄百韬兵团,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党史学习教育】围歼黄百韬兵团,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2021-11-27 15:56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淮海战役 “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评价粟裕曾回忆说他的一生经历过两次最紧张的时刻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其中一次1948年11月14日深夜,在距碾庄前线东南只有15公里的邳州西南土山镇的一座民房里,一场会议正在进行,这是粟裕为尽快围歼黄百韬兵团而召开的。会上,粟裕认为华野应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攻坚战,并提出了一个新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温瑞茂:会议决定攻坚部队由谭震林和王建安统一指挥,同时采取“迫近作业”和“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新战法。土山会议后的第二天,碾庄战场上进攻的枪炮声戛然而止,阵地前沿一片寂静。而在碾庄外围,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粟裕要让华野步步为营,一口一口啃掉黄百韬这块硬骨头。战士们在夜间隐蔽作业,先挖出卧式工事,再挖成跪式,最后再加深成站立式工事。原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 徐红:用这样的战术能够缩短冲锋的时间,减少部队的伤亡,也减少了炮火掩护的弹药量。经过两天的沉寂,华野5支攻坚纵队再次向碾庄发起总攻。由于敌人拼死防守,负责进攻的6纵和13纵虽取得了一定战果,但依然没能突破敌军防线。第二天,敌军阵地突然出现两辆坦克。这是华野特纵为配合总攻而采取的侦察行动。对于坦克的出现,敌军不以为然,还以为是自己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坦克里坐着的是解放军华野6纵第17师师长梁金华。作为主攻部队主官,梁金华在坦克中将敌军工事看得一清二楚,很快就选定了新的突破地点。侦察结束前,坦克还顺带击毁了敌军一座暗堡。直到此时,敌军才恍然大悟。战斗中,特纵坦克对突破口附近的敌军地堡进行精准射击,协同步兵投掷炸药,摧毁敌军工事。国民党军第44军第150师师长赵璧光见阵地上火势熊熊,尸横遍野,率150师残部1500余人向解放军投诚。战至18日拂晓,国民党军第44军军长王泽浚等5000余人被俘。此时,碾庄外围阵地相继失守,黄百韬手里只剩下第25军和第64军1万多人龟缩在十几个村庄内。由北面进攻第25军的是华野4纵,4纵利用交通壕秘密集结,以夜间掩护,主动出击。在敌军主要阵地大牙庄,突击队员很快攻到了最后一道围墙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陈力:国民党军的参谋总长顾祝同飞到碾庄圩上空,通过地空联络电台跟黄百韬通话,要求他向西突围,黄百韬一听,明白增援是指望不上的。决战到了最后关头。11月19日深夜,粟裕再次下达了发起总攻的命令,9纵作为主攻纵队从碾庄以南进行攻击。两天前,华野9纵第25师73团在南门伤亡很大。原来,在碾庄南门外有座石桥,桥北是敌人主阵地,桥南布有暗堡,桥两侧还有多个重机枪火力点。既然桥上抢攻行不通,只能涉水强渡。但水壕的水到底有多深呢?2营5连战士李方兴挺身而出,主动侦察水情。半个小时过去了,就在大家以为李方兴可能也牺牲在前线时,一个人影逐渐清晰了起来。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副馆长 贾萍:李方兴把从对岸河边抓回来的枯草交给了连长,证明这个水壕能够泅渡。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这意味着战士们可以在水壕中架起浮桥,使突击队员可以从浮桥上迅速通过。为确保下次总攻时一次成功,第73团特意拿出两天时间进行准备与演练。19日当天,按既定方案,突击队不走石桥,而是径直在石桥两侧架设秫秸浮桥,强渡水壕。第73团和兄弟部队抓住战机,立即翻越第一道土圩,并不断扩大战果。早就输红了眼的黄百韬打出了自己最后一张底牌——青年突击队。这支由兵团中最反动残暴的武装特务组成的部队,战斗力不可小觑。在第二道圩墙前,华野第73团、第74团与敌青年突击队短兵相接。9纵司令员聂凤智号召第73团发扬“济南第一团”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第73团指战员士气大振,他们向顽敌发动猛攻,青年突击队最终败下阵来。黄百韬见势不妙,率少数随从逃到了位于大院上村的第64军司令部。虽心灰意冷,黄百韬仍不肯投降,在第二天凌晨逃至尤家湖南的一处土屋旁毙命。11月22日当晚,华野各纵在中野的有力配合下,最终夺取了碾庄战斗的最终胜利。粟裕后来回忆说,他的一生经历过两次最紧张的时刻,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其中一次。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晋:在整个淮海战役中,围歼黄百韬兵团堪称是最为惨烈的一战,所以它被称为铺底之战、基础之战、关键之战,改变了整个淮海战役的战略态势。在今天的碾庄圩战斗烈士陵园里,英雄们长眠于当年为人民解放而浴血鏖战的土地。在纪念碑南隅还有一座“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被毛泽东夸赞说淮海战役“立了第一功”的粟裕,以这样的方式和碾庄战斗的英雄们长眠在一起。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为中华儿女所铭记,他们的红色基因与理想信念也必将在碾庄这片红色热土上薪火相传,永不停歇!本文来源:CCTV国家记忆:,。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原标题:《【党史学习教育】围歼黄百韬兵团,为何成了粟裕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1收藏我要举报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黄百韬 - 搜狗百科
- 搜狗百科黄百韬(又名:黄伯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字焕然,号寒玉,直隶天津人,祖籍广东梅县。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 黄百韬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1]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黄百韬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黄百韬(又名:黄伯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字焕然,号寒玉,直隶天津人,祖籍广东梅县。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黄百韬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1]中文名黄百韬展开别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展开民族汉族展开逝世日期1948年11月22日展开军衔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展开籍贯广东梅县(今属梅州市梅江区)展开主要成就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展开国籍中国展开出生日期1900年9月9日展开毕业院校直隶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今河北工业大学)展开身份军人展开参考资料:1. 解密蒋介石爱将黄百韬死后疑云 昔日旧照曝光(图)-中新网中新网[引用日期2021-06-29]2. 事不过二——张灵甫、黄百韬的命运(下)_军史纵横_中共党史网 中共党史网官方网站中共党史网官方网站[引用日期2021-06-29]3. 一个在战场上让粟裕受挫的国民党杂牌将军-华兴网-宁夏民生综合门户网站-文史天地华兴时报[引用日期2021-06-29]4. 一个在战场上让粟裕受挫的国民党杂牌将军(3)-华兴网-宁夏民生综合门户网站-文史天地华兴时报[引用日期2021-06-29]5. 电视剧《老虎队》片尾字幕演员表43分44秒:李保民饰演黄百央视网[引用日期2020-02-23]词条标签:政治人物将领历史人物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903729次最近更新:24.01.03编辑次数:45次创建者:Stroke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杂牌军之王《近代》黄百韬篇 - 知乎
杂牌军之王《近代》黄百韬篇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杂牌军之王《近代》黄百韬篇漩涡鸣人yy历史自媒体黄百韬这个人历史上面我们给了他一个别称,叫做杂牌军之王。这个人并不是黄埔军校的,当然也不是蒋介石的老乡,甚至于这个人在国民党内部是没有任何靠山的,但是就这样一个人,却能够统领国民党第七兵团,虽然这个兵团本身而言是一批杂牌儿军组建的,但是他们对我解放军所造成的困难,不比那些王牌美械部队来的少,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黄百韬这个人特别的忠心,这一点并不是只有在黄伯韬最后为蒋介石尽忠,这一点上看得出来,事实上,黄百韬这个人,之所以能够得到蒋介石的重视,就是因为他的忠心,他不管上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心一意的完成上头派之派的任务。在淮海战役开始的第一阶段,当时解放军要拿下海城,提前得到消息的国民党,命令海城的一个军,赶紧撤军,这个时候黄百韬比较尴尬,黄百韬也想往徐州方向靠拢,但是国民党却让他这一个兵团等这个军,即便是黄百韬心里面1万个不情愿,但是最后还是照做。在解放战争初期,黄百韬更是担当起了蒋介石的急先锋,他并没有顾及当时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只是单纯的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所以说他的忠心,只不过是一种愚忠,这也是蒋介石为什么放心地将一个大兵团交给他来指挥,当时他被解放军围困了以后,解放军曾经数次让他投降,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关于黄百韬这个第七兵团,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他的由来,邱清泉的兵团在救区寿年兵团的时候,蒋介石亲眼看着黄百韬兵团奋不顾身的向区寿年兵团靠拢的时候,邱清泉的兵团按兵不动,此时此刻,蒋介石想要杀人来震慑这些心高气傲的黄埔子弟。进入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黄埔精神不死,就好像我们一直在调侃蒋介石内部派系林立,互相倾轧,蒋介石实际上对这件事情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但他一直都不愿意说,为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提拔出来的子弟都是自己的学生,他怎么愿意去处理自己的学生呢?但是邱清泉的这件事情必须要处理,所以蒋介石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心不甘情不愿的将第七兵团交给了黄百韬,我们也可以说是,黄百韬用自己的行动向蒋介石证明了自己,才得到了这个第七兵团。此外,黄百韬这个人讲义气,当初张灵甫的74师在孟良崮遭到了围歼,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蒋介石肯定是要大杀特杀,但是黄百韬一个人把所有的罪责全部揽了下来,最后还是顾祝同求情,把他给放了。当然,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手底,势力杂乱,中央军,晋绥军,地方军还有西北军,如果黄百韬不跟下面打成一片,他想统领这支军团,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但是黄百韬不行,不仅要把大量的杂牌军汇编到一个兵团里,而且还用他,给当时的解放军造成了困难,最后,这支杂牌军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比起蒋介石的中央军只多不少,由此可见,黄百韬这个人的统兵才能。黄百韬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互相拆台,但是黄百韬却是其中的一股清流,这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心思,一门心思全在思考如何打仗,作战勇敢,而且敢打头阵,最后突出重围的他本来有能够活下来,可他最后还是选择拔枪自杀,甚至为战役的失败,想了三个理由,第一个为什么命令一个兵团等一个军,第二个,渡河的时候为什么不去预先架设浮桥,第三个李弥兵团为什么不掩护我撤退!他是一个职业军人,也正是因为这种职业军人的精神,才让她能够在派系众多的国民党内部,获得了一个杂牌军之王的称号,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总的来说,黄百韬这个人是一个军人,作战勇敢,作风彪悍,而且这个人廉洁守法,与底下士兵可以打成一片,但是错就错在他跟错了一个主子,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他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国民党内部不缺乏优秀的士兵,优秀的将军,甚至优秀的政客,可是他们的反动政府是他们最终失败的根源。蒋介石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抛弃了中国4万万民众的利益,从这一刻开始,蒋介石的这一条路必输无疑!发布于 2019-04-20 23:11赞同 61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天津名人传#23#黄百韬 - 知乎
天津名人传#23#黄百韬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天津名人传#23#黄百韬Richard Chen人文地理爱好者&老天津人&海外十年黄百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又作佰韬,外号:杂牌将军,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黄新,天津人,祖籍广东省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时与解放军作战,在碾庄战役战败后死亡(国军方面称其自杀,解放军方面则指其系被击毙)。黄百韬之父为广东省嘉应州人,曾在李鸿章淮军任下级军官,后并随淮军举家徙居天津,黄百韬也生于天津并在此长大。传言黄因为家境颇贫的缘故,身体清瘦,后又因秃顶,被人称为“黄秃子”。大约在13岁,黄百韬开始在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学习。因家道中落,投入天津同乡的江苏督军李纯(时称“李大帅”)部下当传令兵。李纯是直系核心,贴身卫兵必须是天津知根知底的子弟。黄聪明伶俐,又有文化,李纯将心爱的一个婢女许给黄为妻。很快在黄妻协助下,推黄去江西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再是江苏军官教育团,再是李纯的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期间张宗昌为金陵军官教育团团长,因此有了师生名分。1920年10月12日李纯暴亡(一说自杀,一说被副官枪杀),黄没了靠山,毕业后只好入江苏省防军当排长、后晋升连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获胜入关,段祺瑞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25年初,张作霖以张宗昌在长江下游的江苏、上海有作战经验,任命张宗昌为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驻扎徐州,挟前“淞沪护军使”、战败投奉之卢永祥挥军南下,击破直系齐燮元军进占南京。卢永祥于南京一带网罗一些淞沪旧部增组“宣抚军”,仍以张宗昌为总司令,率军循沪宁铁路东进。1月底,占领上海。黄投降张宗昌,因师生关系,在张部快速擢升历任营长、团长。北伐战争时期已在张宗昌麾下徐源泉部升到旅长。1928年二次北伐中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兵败蒋介石,所部被蒋吞并,随徐源泉投效国民革命军。因在中原大战中作战有功,徐源泉所部扩编为第十六路军,基干部队只有第十军,下辖第41、48师,徐源泉兼任第48师师长,41师长是张振汉。北伐期间,蒋部队曾遭到黄部顽强阻击,损失惨重,一度引起蒋注意。此时黄仅是张麾下一个营长。因此后来受到蒋特别召见,据说给蒋留下印象非常良好。不久黄因战功从参谋升至团长。徐源泉作为湖北军阀,长期与贺龙、段德昌部红三军作战。黄新在几次拉锯战中颇为勇敢,出力甚多,被提拔为第41师第123旅旅长(第121旅旅长是丁治磐)。1932年3月,在号称“湘鄂西苏区的广昌战斗”的瓦庙集战斗中,黄所部在被红军包围的情况下,血战七昼夜,负伤不下火线,最终等到援军抵达,成就典型的“中心开花”战法,徐源泉事后评价:毙敌五千,红军历年所缴之国军弹药,于此役消耗一空,洪湖剿“赤”之成功,全赖此役。黄伤愈后改任1932年3月的文家墩战斗中被贺龙歼灭过的第48师144旅旅长。1935年6月张振汉率第41师分三路驰援宣恩,黄指挥4个团首先抵达途中的忠堡,张振汉亲率的中路则在3公里外的狗皮岭被红二、六军团包围激战两昼夜后被俘;黄对红军兵力部署不清楚,没有全力来援,只是出动了2个团象征性的打了一下。忠堡战后,黄新因为“坚守忠堡”有功,被提升为第41师师长;突围出来的第41师官兵们指责他“援助不力,坐视长官被歼”。恰逢此时徐源泉被编遣回家,所部被中央嫡系化;借此事黄被免去军职,主动报名去陆军大学,并改名为黄百韬。黄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受训,与冯玉祥、鹿钟麟是同学。陆大毕业后,黄任冯玉祥第六战区的司令长官部当参谋处长、后又去鹿钟麟的冀察战区任参谋长。鹿长官被免职后,黄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当中将高参。1940年前后,黄因为一篇军事论文获奖,得到了何应钦赏识,获得何应钦举荐。1941年夏,由军委会军令部中将高参调任第三战区参谋长。由于是蒋、何所派遣,“黄到职后,颇不为顾所欢迎。”工作非常积极认真,而且人缘也尽量处理好,逐渐取得顾的支持和利用。黄在三战区主要做三件事,一是整顿军纪,二是皖南事变(时任三战区参谋长邹文华,参谋处长岳星明),三是浙赣战役。其中浙赣会战国军作战计划几乎全出自黄手笔,此战,中方基本与日军战平。黄无论在第六战区,还是第三战区,对军事作战均非常积极,经常亲临前线,直接参与指挥作战,甚至视察火线。但黄在第三战区整顿纪律,颇不容于当时官僚,顾祝同一方面是讨厌他,另一方面是看重他的才华。1944年,顾祝同所部第二十五军军长空缺,调黄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发布于 2023-03-25 13:04・IP 属地新西兰天津淮海战役黄百韬兵团赞同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